余云辉:反击新自由主义思潮,需要社会主义理论创新
【核心提要】4月18日,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在京举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理论研讨会(参见>>北京举办研讨会:清理新自由主义思潮,捍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来自科研院所、高校的有关专家学者出席会议。这是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余云辉的发言全文,转载于此,供读者参阅。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充满矛盾和斗争的历史。自1917年十月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增加了一项新的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的选择,但同时也形成了全球性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制度矛盾和路线斗争。
自上世纪50年代中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路线的全球性斗争就如影随形般出现在中国,并贯穿于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当前,思想理论界出现所谓“宪政”改革、取消国企民企区分、民企缺乏安全感、私有制与剥削不是孪生兄弟等等舆论观点,不过是全球性的两条路线斗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表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如果不重视意识形态领域两条路线的斗争,那么,必然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党的领导造成危害,甚至重蹈苏联亡党亡国的覆辙。
面对资本主义思潮的反攻,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防守与反击?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并用创新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与毛主席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一样,属于划时代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指导我们开展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思想武器。如今,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概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与社会主义存在着内在的天然的联系,而与资本主义存在着内在的天然的对立。社会主义是以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作为价值判断来决定利益取舍,通俗而言,即从社会利益最大化出发来拿主意,故称之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是以资本利益最大化作为价值判断来决定利益取舍,即从资本利益最大化出发来拿主意,故称之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天然地关注社会整体命运,资本主义天然地关注资本个体命运。当个体利益、集团利益与整体利益、全球利益产生矛盾之时,社会主义倾向于整体利益和全球利益而有利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倾向于个体利益和集团利益而有损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因此,为了实现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就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也只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