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写在以色列即将进攻拉法的时候
“以色列就是要通过无差别地轰炸、屠杀、摧毁加沙地带的基础设施、阻碍人道主义援助等行为,将巴勒斯坦人全部驱离加沙地带,以便彻底和永久地占有加沙这块土地,实现建立所谓‘大以色列’的迷梦!”
一
这段时间,关于美国大学风起云涌的反对以色列在加沙进行大屠杀的抗议运动,主流媒体和网络自媒体都进行了大量报道和评论。
但是,大部分的报道或评论都包含了话语陷阱。
这些话语陷阱,应该是那些公开或暗中支持以色列的人故意设置的,善良的人们对此不假思索,就堕入其中了。
哪些话语陷阱呢?
一个,是把美国大学生的抗议活动,称为“亲巴游行”、“挺巴示威”,等等。
这样的命名,一方面,淡化了发生在加沙地带事件的严重性,似乎这仅仅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地方性冲突;另一方面,则矮化、抹黑了参与示威的美国大学生,似乎他们仅仅是一些对巴勒斯坦有好感、有利益关系的人。
但实际情况根本不是这样。
参与示威美国大学生,大部分根本不是“亲巴”,如果一定要给他们一个命名的话,毋宁说是“亲正义”。
这些大学生之所以甘愿冒着被抓捕、失去学历、被扼杀前途的风险奋起抗议,是因为无法忍受在21世纪的今天,在互联网直播时代,武装到牙齿的以色列国防军,还能够在全世界人的众目睽睽之下,肆无忌惮地对手无寸铁的普通民众、对老人妇女和儿童,进行一场血腥大屠杀。
美国大学生的抗议活动,实际上是在追问这样一个问题:今天,种族灭绝是不是被允许的?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关系到全人类的命运,绝非“亲巴”所能概括。
另一个话语陷阱,是把目前在加沙地带发生的一切,定义为“以哈冲突”。
这样的命名,是在跟着以色列宣传机器鹦鹉学舌,目的是传递出这样一种暗示——这仅仅是以色列和哈马斯组织之间的冲突,以色列的目标不是巴勒斯坦人。
但是,明眼人都能够清楚地看出,清剿哈马斯组织,仅仅是以色列的借口,以色列的直接目标,恰恰是加沙地带的全部巴勒斯坦人。
以色列就是要通过无差别地轰炸、屠杀、摧毁加沙地带的基础设施、阻碍人道主义援助等行为,将巴勒斯坦人全部驱离加沙地带,以便彻底和永久地占有加沙这块土地,实现建立所谓“大以色列”的迷梦!
以色列的行为,在本质上,是十八、十九世纪欧洲白人殖民者在亚非拉广大的殖民地屠杀、驱赶当地原住民行为在21世纪的延伸,更是白人殖民者在北美灭绝印第安人,抢占他们土地的行为在21世纪的重演。
如此恶劣的反人类行为,怎么可以被无关痛痒地称为“以哈冲突”呢?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