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也来预测一下俄乌战争结局


  “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01

  —

  前几天,曾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的复旦大学教授冯玉军,忽发暴论,“俄罗斯在乌克兰必败无疑”。冯教授并罗列了四点理由,包括乌克兰顽强抵抗、“国际社会”支持、俄罗斯“体系”老旧、普京陷入“信息茧房”等。

  冯教授预言,俄罗斯将从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所有乌克兰被占领土上撤出。

  最后,冯教授还“语重心长”地提醒“要提防俄罗斯把中国当枪使”。

  不是因为观点与逻辑无懈可击,而是因为作者“著名俄罗斯研究专家”的身份,冯教授文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议论。

  我对冯文略略感到惊讶。

  这篇发表在《经济学人》上的大作,无论从故作耸动的标题,还是了无新意、拾人牙慧的四点论据,乃至贬低中国外交智慧,蓄意挑拨中俄关系的“最后提醒”,都只能说是“网文”水平。

  如果文章出自一般小右派之手,倒也情有可原,出自“著名俄罗斯研究专家”之手,就令人莫名惊诧了。

  学术研究?抑或政治投名状?

  待考!

  对冯教授文章的观点,许多人已做了非常有力的反驳,就不重复了,只想指出一点,冯教授的四点论据,即便完全正确(其实未必),也不过是一些可能对战争进程发生有利或不利影响的条件,并非决定因素。

  这里,我也想借这个由头,谈一点对俄乌战争的分析与预测。

  02

  —

  关于俄乌战争的性质,我在不久前的一篇文章指出,只有从“苏联内战”(分家之战)的角度进行观察,才能做出合乎实际的判断。

  以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克里米亚争端为例,必须以这样几个事实作为分析的基础——

  1、至苏联解体时为止,乌克兰作为俄罗斯(苏联)一部分的历史,已经337年。至少从中国清朝顺治年间开始,乌克兰就已经是俄罗斯的一部分了;

  2、1783年,统治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通过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五次战争,终于将克里米亚划入俄国版图。

  克里米亚对俄罗斯意义重大,有了克里米亚,俄罗斯才不再是一个偏居寒冷北方一隅的亚洲国家,而成了一个在南方黑海拥有港口和舰队的欧洲强国。

  3、1954年,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突然提议:为了庆祝俄罗斯和乌克兰结盟300周年,把克里米亚送给乌克兰。

  由于当时俄罗斯和乌克兰同属苏联,赫鲁晓夫的提议没有受到任何反对,当天下午,苏共中央主席团就通过了这个提议。

  4、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发布了对克里米亚的管辖令,俄罗斯国家杜马宣布苏联1954年将克里米亚划给乌克兰的决议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查看余下7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7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7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