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起:在党中央毛主席进京赶考住涿纪念址的思考

2024-06-08
作者: 刘振起 来源: 昆仑策网

1.jpg

  【党中央毛主席进京驻涿纪念馆外景】

  实地到毛主席战斗工作过的地方走走,是我从年轻时就一直有的想法。退休以后,在研究写作《毛泽东精神》专著中,我的这种想法愈发变的炽烈,而且也由一般走走发悟到了沐浴毛泽东精神洗礼的自我意识定位。为此,我专门去了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去了毛主席战斗工作过的西柏坡、延安、古田等地方。还有诸多的未到之处,也还一直在盘算着安排时间。不无巧合,闫树军同志盛情邀我并组织安排包明、刘建丽等几名同志,于5月24日一起到涿州的“党中央毛主席进京赶考住涿纪念址”考察研学,于是不胜欣喜而前往。

  是日早晨,我们十数人在京分散出发,抵达涿州后,在涿州市文旅局局长郭学庆、退休局长王法文和涿州市博物馆退休馆长杨卫东等人员的陪同下,先参观了涿州市博物馆,后一起前往涿州市三义小学院内“党中央毛主席进京赶考住涿纪念址”研学。

2.jpg

  这是我第一次来这里。纪念址是一排10数间坐北朝南的平房,进展览大厅,迎面的是一幅气势恢宏的苍山长城图,以毛主席为首的五大书记,以坚定的神态注视着前方,上方中央位置是“毛体”风格的行书 “‘赶考’精神、永放光芒” 八个大字,在电子灯光投射下熠熠生辉。我驻足,扫视全图,端详毛主席及其他书记,住睛上方的“八个”大字,似乎明白了纪念址要突出表达的核心主题——“赶考精神”的意义。

  无疑,在“党中央毛主席进京赶考住涿纪念址”,突出“赶考精神”这个主题,是抓住了纪念址的地理和精神这两个要义,极具历史和现实意义。

3.jpg

  【党中央毛主席进京赶考路线图(制图/展茂光)】

  从地理意义上说,毛主席以伟大的气魄和远见卓识发出进京赶考的号召后,带领中央机关和四大书记是从涿州进京的。换句话说,涿州是毛主席由农村根据地领导全国革命的最后一站,从涿州出发,毛主席就从此迁移到了城市执政领导全国建设。简单说,涿州这一站,即是一个旧阶段的结束,又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启,不得不说,这正是涿州独有的一份荣光。

4.jpg

  75年前,1949年3月23日,凌晨三四点钟,毛主席批阅处理完最后一波文件后开始上床休息,于下午2时30分左右,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由西柏坡出发前往北平(1949年9月27日,北平改为北京)。当时,从西柏坡到灵寿,再到唐县都是土路,前导车不能开太快,车辆之间也不能隔得太近,以免扬起的灰尘使后面的车辆看不清道路。所以,该日傍晚,毛主席的车队只能抵达唐县淑闾村留宿。在淑闾村,毛主席住在烈士李登魁家,前半夜同村干部座谈,了解村中的土改情况,后半夜伏在用门板支起的床上,燃起一盏小油灯,伴着他赶写完到保定后需要发出的文件,一直工作到天亮。

  3月24日9时,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告别淑闾村,向保定进发。中午时分,到达保定市,在冀中区党委机关大院吃午餐。饭后,毛主席听取区党委工作汇报一直到下午3点,然后驶离保定城继续北上,于傍晚时分到达涿县县城。当晚,毛主席就住在涿县城内粉子胡同的第42军军部,也就是现在的涿州市粉子胡同三义小学。

  当晚,毛主席就是在现在的纪念址,听取了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北平市市长叶剑英,中央军委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关于迎接党中央进北平的具体安排情况汇报,并接见军地领导,开展调查研究,在此住宿。

  我在纪念址最靠东边的房间里,看到了毛主席当年睡觉的木板床。我在想,毛主席就是在这张木床上度过了“进京赶考”前的最后一夜。这一夜,毛主席肯定又是一个未眠之夜。是的,在这个未眠之夜里,毛主席先和涿县县委领导同志们谈工作,后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研究部署进京后的重大工作事项。是啊!明天就进京了,进京后的工作千头万绪,所以必须提前做出周密详尽的安排呀!

  3月25日的凌晨,毛主席一行由涿县改乘火车,于当日下午6时许,抵达北平清华园火车站,结束了“进京赶考”的路程。这意味着,从是日开始,毛主席、党中央正式揭开了定都北京,建设伟大祖国的序幕。

5.jpg

  这样看下来,涿州这一站,是毛主席告别农村根据地,告别从前的“野战状态”,告别从农村领导革命,开启在城市领导全国建设的地理分界点,也是他以指挥战争为主到以领导建设国家为主的转折点。

  如此总结一句的话,那就是:“纪念址和那些泛着历史黄的文献资料,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弥足珍贵的‘涿县记忆’”,这就是纪念址的历史地理意义。

  那从精神意义上说,纪念址作为“进京赶考”路上的一个站点,现在用“赶考精神”作为纪念址叙事的逻辑起点和精神内核,正是抓住了它所具有的现实和未来意义。我们知道,“赶考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核心内容。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践行“赶考精神”已成为我党最为迫切最为艰巨的任务。

  “赶考精神”,是对“进京赶考”思想的化解。

6.jpg

  “进京赶考”这一概念,是毛主席1949年3月23日率领中央机关进京出发时提出来的。

  那天,毛主席起床后,走出门口,周恩来迎上去问:“没有休息好吧?应该多休息一会儿才好,长途行军坐车也是很累的。”毛主席精神焕发,兴奋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该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主席信心十足地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做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毛主席和周恩来的这次对话,史学界称为“赶考对”。由“赶考对”去认识“赶考精神”,我们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赶考精神”的实质,就是“绝不做李自成”。

  据回忆文章讲,3月24日,在保定的午餐席间,毛主席再次提到李自成,他说:李自成是农民领袖,揭竿领兵,前赴后继,好不容易取得了胜利,一骄傲就失败了,连他自己的性命都没有保住,我们可不要当李自成呀!

  实际上,毛主席对共产党这支以农民为主的队伍,进城后会不会变成“李自成”,始终是保持着高度警觉的。

7.jpg

  所以我们看到了,早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就把《甲申三百年祭》印发全党学习,以为鉴戒。及到后来,我们又看到了毛主席与黄炎培的“窑洞对”,看到了七届二中全会上的“两个务必”。

8.jpg

  新中国建立后,毛主席更是对“进京赶考”、“绝不做李自成”,这一共产党执政的根基问题,一直摆到了在线施政的议程上。所以,我们又看到了党的领导干部不祝寿、不以党的领导干部的名字命名城市街道的决定,看到了坚决枪毙党的高级干部刘青山、张子善反腐利剑,看到了全国性的“三反、五反”运动,看到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干部参加劳动、反修防修、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部署,看到了那场史无前例的触及灵魂的文化革命运动,看到了毛主席一件睡衣打73个补丁、终生极具俭朴的以身作则。

  那么,如何理解“赶考精神”的核心要义呢?我觉得核心要义,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就是要牢牢保住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不能丢。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丢了,共产党就连自己的性命也保不住了。中国的大地上,就会再出现人剥削人的现象,就会再出现资本家、企业主、雇工、妓女、黑社会和吸食鸦片烟,许多烈士的鲜血就白流了。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毛主席仙逝后,“赶考精神”被有些人淡忘了,或者说被有些人有意识的选择淡忘了。正是共产党的这一立足根基的根本问题出现了偏移,几十年来,我们过去所极为担心的那些问题,出现了爆发式的生长,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成塌方式的腐败问题,更是直接危及到了党的执政地位问题。

  正反的历史经验教训教育了我们的党和人民,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郑重而庄严地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打老虎拍苍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共同富裕,“赶考精神”重放异彩。我们坚信,人民的政权不会退回去。因为,那是人民绝不会答应的。

  “党中央毛主席进京赶考住涿纪念址”的精神意义正在这里,它是对现实和未来的昭示!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原解放军后勤学院教授、博导,《毛泽东精神》作者,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领导力专委会专家,中国动画工程促进会红色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泰山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来源:昆仑策网修订稿】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