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绝不能让抗战中流砥柱成为影视作品中的“隐形人”


  “在今天,影视作品是普通民众接受、了解历史的主要橱窗,甚至可以说,谁占据了这一橱窗,谁就成了被民众认可的‘历史创造者’!

  作者|郭松民

  郭松民按:5月30日,有文化机构为电影《XX明日XX》举办了一场研讨会,我为这场研讨会准备了一份书面发言。今天,9月3日,抗战胜利日,我把这篇发言发表于此,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

  以下为全文。

  决不允许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区人民成为抗战影视作品中的“隐形人”

  郭松民

  

  前段时间,中国和俄罗斯约定,“计划于2025年隆重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共同弘扬正确的二战史观。”

  这是一个好消息。

  的确,在当今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和俄罗斯更有资格谈论“弘扬正确的二战史观”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了。

  这是因为,在欧洲,苏德战场是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斯大林领导苏军和苏联人民,消灭了德国陆军主力,并占领了纳粹德国首都柏林。

  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中国战场是主战场,没有中国人民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抵抗,要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可能的。

  具体来说,在中国,纪念抗日战争,“正确的二战史观”应该体现在哪里呢?

  一言以蔽之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绝不是蒋介石和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胜利,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区人民,才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才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主力军。

  任何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如果不反映这一点,就不符合历史唯物论,就必然走向历史虚无主义。

  

  对国民党抗战贡献的评价,其实是新中国已经解决的问题。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个已经解决的问题,又被以各种方式和名义反复提出,这种现象很值得研究。

  从本质上说,这场重新评价国民党抗战贡献运动的性质是政治性的,锋芒所向,直指新中国的合法性。

  一个基本的时代背景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被西方“普世价值”所排斥的以阶级斗争为主要内涵的人民革命——主要是自下而上地推翻剥削、压迫阶级的解放战争——逐渐从主流话语中淡出,其地位也大大下降,而可以被纳入民族主义的范畴,能够被“普世价值”所认可的抗日战争,地位则急剧升高。

  进入新世纪之后,尤其是2005年国民党主席访问大陆之后,国民党“抗战建国”的叙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取代了共产党“革命建国”的叙事,成了影视作品中的主流叙事。

  如此一来,对“谁才是抗战中流砥柱”的争论,就具有了极大的现实政治意义,争论的要害在于,“谁是建国者?谁是窃国者?”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电影《XX明日XX》的争论,无非这一争论的继续罢了。

  在今天,影视作品是普通民众接受、了解历史的主要橱窗,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谁占据了这一橱窗,谁就成了被民众认可的“历史创造者”。

  但是,目前这一橱窗充斥着国民党军的形象,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区人民,则要么是被漫画化的“神剧”形象,要么干脆就消失不见,成了历史舞台上的“隐形人”。

  这些年来,表现国民党抗战的影视作品如井喷一般不断涌现,如《血战台儿庄》《铁血昆仑关》《捍卫者》《大轰炸》《太平轮》《无问西东》《金陵十三钗》《南京南京》《喋血孤城》《战长沙》《中国远征军》《八佰》……,以及目前陷入争议的《XX明日XX》等,可谓不胜枚举。

  在这些影视剧中,国民党军军官往往集刚毅、勇敢、忠贞等优秀品质于一身,既有西方军人的专业能力和技战术水平,又有传统中国军人的武德,他们浴血奋战,以身殉国,重视军人荣誉,能够用典雅的文言文写遗书,通常还会有一个端庄美丽的大家闺秀爱着他们。

  在这些影视剧中,国民党军内部的官兵关系、军民关系都直接拷贝了传统革命战争电影中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官兵关系和军民关系,国军内部残酷的阶级压迫、国军官长喝兵血,残酷虐待士兵的种种劣迹,国军欺压老百姓,甚至奸淫掳掠的种种恶行,都没有得到任何表表现。

  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吃摩擦饭,发国难财”的劣迹与恶行,也都被小心地掩盖、回避了,变成了他们和八路军、新四军将领的惺惺相惜(如《亮剑》中的李云龙与楚云飞)。

  更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在这些影视作品中,通常没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影子,似乎在整个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中,根本就不存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自然也就谈不上对抗战胜利有什么作用了。

  与用英雄主义的“正剧”表现国民党军抗战的手法成鲜明对照是,主创人员往往采用戏说、神剧的范式来表现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的抗战,所谓手撕鬼子、裤裆藏雷、手榴弹炸飞机等都是如此。

  这些影视剧中八路军、新四军指挥员,或敌后游击队、武工队的领导人,往往都流里流气、痞里痞气、骂骂咧咧。形象最为正面的,似乎是《亮剑》中李云龙,也一口一个“狗日的”。

  支撑他们抗日的精神资源,主要来自男性荷尔蒙(“爷们”的自我认同和江湖义气),再加一点民族主义。至于共产党所独有的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官兵一致,军民一致,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在解放区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推行减租减息改善民生等等措施,连影子也看不见。

  抗战题材影视作品的这种状况,被观众正确概括为“八路拍神剧,国军主旋律”。

  我们当然知道,这类影视剧中的国民党军形象与历史中真实的国民党军形象刚好相反;“神剧”、闹剧中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人民武装的形象与历史中的真实形象也刚好相反。

  但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是,“八路拍神剧,国军主旋律”的现象,在很大程度重新建构了年轻一代对历史的认知——国民党成了通过铁血抗战,付出惨重代价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建国者”,而真正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带领中国跳出近代陷阱的共产党,则被在一种不言自明、心照不宣的氛围中,被丑化成了“窃国者”。

  “国军主旋律”已经了构成了对新中国正义性、正当性的严重挑战,构成了对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严重挑战,构成了对抗战历史的根本歪曲,这种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2024年5月30日

  【文/郭松民,红歌会网专栏学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独立评论员郭松民”,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7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