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彦:10万人的县逾半投身革命,背后凝聚着什么力量?

2024-10-24 2318 3
作者: 孟彦 来源: 昆仑策网

图片

  一个人口只有10万的小县,竟有5万人参加红色政权和游击队, 其中2万多人跟随贺龙参加革命,13000多人参加红军,4000多人参加长征,活着回来的不到50人。

  这个令人敬重地方,就是湖南桑植。

  桑植,是开国元帅贺龙的故乡,是湘卾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地,是红二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

  贺龙的女儿贺捷生说,1935年长征后,贺龙再从没有回到过家乡,不是他不想回,而是他“不敢回”,他不知道如何面对乡亲们的提问:全国解放了,桑植的娃娃去哪了?

  1950年初,贺龙受命到重庆担任西南军区司令,清剿土匪,建设大西南。那时,一封封从桑植老家寄来的寻亲信,满满地堆放在他的案头。

  贺捷生接受湖南卫视采访时说:(解放后)那时候有很多人给他写信,找他们的孩子,找他们的哥哥,找她们的丈夫,那些信就像雪花飘一样,我父亲每次看到桌子上的信件心里都是很难过,我们都看到他的眼睛都是红的。

  贺龙带着桑植儿女出去闹革命,带走一批,打死了、拼光了,又回来带走一批,从南昌起义到红二方面军长征,在8年时间里13000名桑植儿女跟着他参加红军。

图片

  1927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的贺龙,担任南昌起义总指挥,他率部8000起义,其中有3000桑植籍战士。起义失利后,贺龙仅带8人回到桑植重新拉队伍。

  1928年,贺龙从上海回到老家洪家关,“脱下皮鞋换草鞋”,联络旧部属,拉起一支3000人队伍(红4军),发动桑植起义。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部队受到挫折,转战于高山野林之中,经罗峪整编后仅剩91人,72条枪。

图片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刘家坪、瑞塔铺出发西行长征。此前贵州木黄红师后,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剩4400多人,绝大多数为桑植籍红军,之后经过湘西攻势,数次反“围剿”、突破乌江、回旋乌蒙山、巧渡金沙江、爬雪上、过草地等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活着回到桑植的不到50人。

  据史料考证,从贺龙1916年“两把菜刀”闹革命算起,至1936年长征结束的二十年间,跟随贺龙闹革命桑植儿女有2万多人。要知道,1928年前后的桑植人口仅有10万,相当于全县1/5的人口,而且都是青壮年,在贺龙的感召下参军入伍,走上革命的道路。

  这在全国绝无仅有。

  这些人跟着贺龙打仗、闹革命,并没有当官,也没有发财,而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尸末还”。解放后,桑植走出去的官兵仅剩千人,1955 年授衔时除贺龙元帅外,仅有1 位中将 、1 位少将。

查看余下8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