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虹:“百姓谁不爱好官”——群众眼里的“好官”系列导论
“百姓谁不爱好官”,乃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形象的经典概括,也是对他“做官先做人,从政先立德”和“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的通俗表达。现在重提总书记的好官要求,对提振经济和更好的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百姓爱好官,自古就有,人民群众不仅留心甄别和筛选好官,还把认定的好官,演绎为故事板上舞台广泛流传。群众眼里的好官亦即清官,泛指公正廉洁的官吏,或者在坏体制下做好事的官、能为民请命的官。好官的标准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战国、秦及汉初崇尚法家政治,好官的最主要标准是守法,司马迁把行教、清廉、守法当作好官标准;及至“独尊儒术”,推行教化又成为好官的标准,但因教化成效很难考核,三国未年清、慎、勤成为好官标准,清官也逐渐成为好官的代名词,而且狄仁杰包拯海瑞况钟等历史上的十大清官,都是因人民群众公认竖起了好官的丰碑。封建社会的“万民伞”,不仅表示百姓对离任地方官的挽留,也是百姓认可的重要标识。民众送的伞越多,官员越有面子,越证明是好官,以致一些官员操纵和逼迫群众送“万民伞”,表面上是“万民伞”重要,实质还是群众评价重要。而群众对好官送的“半鸭知县”、“二不尚书”、“四知先生”、“八一巡抚”等雅号,是百姓对好官敬慕的朴素表达,更重要的是很多好官因这些雅号而名垂青史、流芳千古。相反,百姓也会通过不同途径发现特别不好的官员,并以各种形式流传下来。比如陷害忠良的秦桧,就用面粉捏成形象放进油锅煎炸再吃掉,表达对他残害岳飞的痛恨,后来简化为只剩得两条长腿,变成现在油条的样子,称之为“油炸桧”,演化成习俗和食品,益发彰显了群众评价的特别力量。再比如奸相蔡京,凶狠狡诈,祸国殃民,尽管不断有人弹劾,但四起四落都安然无事,只是民怨沸腾,迫使钦宗皇帝将其流放岭南韶关以平民愤。蔡京带着满满一船金银珠宝,本该余生衣食无忧,可再多的金银买不来人心,老百姓听说他就是蔡京,开旅店的不让他住宿,开饭店的不卖给他饭,走到长沙就饿死了,也显示了百姓口碑的性命攸关。而汉高祖刘邦被一个老农揭短,更加证明群众评价的重要。据元曲记载,有个与刘邦有瓜葛的老农,被莫名其妙地凑数迎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刘邦,可发现所谓的高高在上、神圣庄严的汉高祖,居然是欠他钱的无赖,不由得诉说皇帝刘三“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的种种劣迹,揭露皇袍身后的皇帝“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巧立名目的“躲债”,便怒火满腔痛斥“只道是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以其独特的感受,一反历来为封建文人津津乐道的“高祖还乡”,一反刘邦的第一位平民皇帝、第一位以武力统一天下的皇帝、第一位与民休养生息的皇帝、第一位释放奴婢的皇帝、第一位下诏求贤的的皇帝、第一位写诗的皇帝等诸多“第一”吹捧,也讽刺了统治者不顾百姓死活,劳民伤财的举动(参自《般涉调·遍哨·高祖还乡》)。所以说,群众通过亲身经历和直接体验,最了解谁是好官,而群众的口碑往往是官员官德官品和形象作风真实写照,甚至超过官方的评价,益发凸显了应当特别重视群众的评价。
当今为什么强调群众眼里的好官?因为群众对本单位本地区的官员感同身受,或亲身经历官员的为人行事,或目睹官员的所作所为,或从信任的亲友邻居们获知官员的作风做派,某种程度上胜于组织的考察和了解。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总书记就特别强调重视群众的口碑,2021年他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给出“如何当好官”的答案是: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不要做官当老爷。2024年10月15日,他在谷文昌纪念馆深刻指出,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再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学习,成为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好官。
何为“好官”?从群众看来,在现实起点上讲“公”,即使不要求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也必须划清“公”与“私”的界限;尽管领导干部也是人,也要过生活,但也必须记住公款姓公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不能私用,守好不以公谋私的底线,把好不以私害公的关口。是不是好官,老百姓看得很清楚。在官员把握公与私的分寸上,你取公“一寸”,在百姓心里的重量就会减少“一分”。要想做一名受百姓爱戴的好官,就要在“公”与“私”之间设好“楚河汉界”,成为禁得起考验、守得住底线的好官。在与人民群众关系上讲“善”,以善心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树立百姓是衣食父母身份意识,不要口头上唱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高调,到具体事上为难刁难群众;以善举体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感,善待群众的困难忧愁;以善良对待权与法,不以权压群众,不拿法律治群众,按照习总书记“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的要求,把人情关系置于法律规范之中,做一个让群众感到有人情味的善良好官。在对待工作上讲“明”,坚持明道善策,做到决策英明、用人贤明、为政清明,摆正义利的关系,就是“见利思义”决不“见利忘义”,追求正大光明的利,绝不利字当头、利欲熏心,把握好自己,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守护好精神家园,不搞折腾群众的形象工程,不搞往上爬的面子工程,明明白白做官,不搞让群众唾骂的腐败工程。在当官归宿和效果上讲“功”,把握舍与得的辩证关系,该舍就舍,当得才得,先舍而后得,以为了全局和群众利益、甘于奉献的“舍”,追求党和群众信任的“得”,坚持以人民满意为准则,努力做出实实在在的政绩。把握“亲”与“疏”的关系,就是懂得亲民则得民心、疏民则与民离心离德,真正俯下身子走进村子,打开群众心扉,知道群众需要什么、期盼什么,再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去,实打实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消除距离感,与群众成为能说心里话的好朋友,以“亲民”换取群众的“倾心”,成为知民心、得民心的好官。群众对“好官”这些期盼,实际上与党中央关于领导干部信念坚定是“灵魂”,体现政治品格;为民服务是“根本”,体现价值追求;勤政务实是“精髓”,体现作风素养;敢于担当是“特质”,体现精神境界;清正廉洁是“风骨”,体现道德操守等从政要求是一致的。比如群众对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反对“四风”拍手叫好,有些领导却发牢骚“为官不易”,恰恰证明这些领导绝对不是好官。有些领导把“为官不为”当成一种“老到”,把“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当成“智慧”,老百姓恰恰就戳这些站在茅坑不拉屎的官员脊梁骨,绝对不会把这些官当作好官。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总书记把焦裕禄当作“好官”的样板,此处的“好官”有着当好关涉群众的三重身份:一是当好群众的“学生”。毛主席联系群众思想精华就是“先做学生,再做老师”,像焦裕禄那样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在向群众学习中察实情,在“接地气”中把握自然规律,诚心诚意做与群众一起摸爬滚打的“泥腿子”,真正把群众当成了“老师”,把群众的智慧凝聚为实干精神和改变落后面目的实际行动。若连群众的“学生”都当不好,抑或认为当群众的“学生”丢人,根本不想当群众的“学生”,怎能走好群众的路线,做好群众的工作?又怎能成为群众眼里的“好官”?二是当好群众的“儿子”。像焦裕禄那样面对背井离乡逃荒锝群众落泪,和群众一起用箩斗抬淤泥,忍着剧烈的肝痛走访群众,完全把自己当做了兰考人民的“儿子”,他用自己的高尚情怀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兰考人。人民群众需要的正是这样对群众有“情”、对群众“有义”的“好儿子”,领导干部只有放下身子,做把群众放在至高无上位置、换回群众真情的“好儿子”,做任何时候不与群众争好处、争荣誉,任何事情都先想着群众、紧着群众,换回群众真心佩服的“好儿子”,才能成为群众眼里的“好官”。三是当好群众的“管家”。像焦裕禄那样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始终在思想上约束自己,在行动上鞭策自己,坚决拒绝给他的救济,坚决不贪图享乐、损公肥私,“要把这些钱用到改变兰考面貌的伟大事业上去,用到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上去”,成为兰考群众当之无愧的“好管家”。“好官”要想着怎样“打理”好人民群众所创造的“财富”,怎样把群众的钱用在刀刃上,唯有淡泊名利、划清公私界限,为群众管好权钱物,当好群众的“管家”,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舒适与幸福,才能真正成为群众中眼里的“好官”。河南内乡县衙有一副启迪官员的名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仅44字却提及4个“一官”和4个“百姓”,既是对当官做好官的劝告,也表达着一心为民的纯粹。而书于戒石坊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书于大堂的“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书于二堂的“法行无亲,令行无故;赏疑惟重,罚疑惟轻”,书于刑钱夫子院的“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已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书于县丞房的“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书于主簿房的“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等楹联,精辟阐述了官与民、地方官与一地治理的辩证关系,都激励和警示当官者做好官。据说这些对联是清人高以永任内乡知县时撰写所写,其本身就是爱民如子的好官,也就有了做好官的深悟和提炼。一个封建官吏,尚有如此胸怀,新时代的领导干部更要有高出他们的境界,当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官。而孔繁森同志两次援藏、历时十载,用无私大爱诠释的共产党领导干部境界,用实际行动书写的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就是人民永远念想的好官典范。
为何当今强调群众眼里的好官?也在于私有化市场化下,群众遇到好官不容易。因为市场经济讲的是交易,所以滋生了权权交易、以权谋私,可以说只要有权就有可能谋私,加之多年来“不管白猫黑猫”“一切向钱看”的资产阶级思想熏陶,已经没有大公无私的领导干部生存环境和土壤。领导干部能够先替组织和群众打算再替自己打算,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即使替自己打算也替群众打算,也算是好领导;能够遇到一心一意为群众着想的领导,那就太难得了。老百姓之所以盼望好官,更希望官员为老百姓做主,可不少官员们想的做的和老百姓的愿望并不一致,而是官场上如何迎合上级和各种官场潜规则,如何升迁和算计老百姓,如何应付各种各样检查和安全降落等。那些中饱私囊和卖官鬻爵的官员官员更与老百姓想要的好官格格不入。其实有很多群众,对领导干部受私有化市场化侵扰还是很“理解”的,口里的好官标准也并不太高,就是领导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做了些造福于民的好事,在为自己和亲友以及关系好的人打算同时也替群众打算,在不影响自己前途的同时也能为群众伸张正义,而并不特别关心领导有多少特权得多少好处,最关心的是自己那部分正当的利益有没有被他人尤其是领导侵犯,领导及其亲属身边人有没有以权势夺走自己应得的好处。老百姓为啥弄出一些挖苦讽刺某些官员的顺口溜,为啥给一些官员弄出一些段子,因为群众痛恨那些只想着自己、只想着政绩、只想着往上爬,根本不考虑群众利益甚至于侵害群众利益的某些官员,看不惯那些官员自己吹、找人吹,吹得天花乱坠的自欺欺人的闹剧,鄙视官员变着戏法弄出得让老百姓撕心裂肺的“短命政绩”。显然,这好官坏官之间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做官人心里有没有百姓。随着打虎拍蝇力度加大,被撸下来和“进去”的坏官贪官不绝于耳,尤其是近期经常爆料退休多年的大小领导被查处,愈发感到老百姓口中的好官如今真是难得,老百姓遇到好官,实在是一种福气、一种幸运。
河南新乡在新中国诞生的75年历史长河中,始终“典型辈出、群星灿烂”,涌现出全国先进典型10多个、省级100多个、市县两级1000多个,其中有不少来自基层、奉献群众、带领一方百姓共同致富的“好官”,他们不仅是各级组织树立的标杆,更是群众公认的精粹。他们是先进群体,也是群众心中的一面面旗帜、一个个标杆,更是鼓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一面面镜子。可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被宣传而且很低调的群众眼里的好官,他们注重平等比权威更重要,不搞特权,不耍派头、不搞歧视,营造出积极向上、同心协力的工作氛围;他们重视真诚比体面更重要,以诚待人、尊重下级,从不揽功推过维护自己的“面子”和权威,平易近人像老百姓,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克己奉公不像普通群众。正如总书记所说:领导干部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也是一个普通的百姓,要会做人,做好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珍惜自己的人格魅力,洁身自好,做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领导干部又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其一言一行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这些低调平易群众眼里的好官,就是群众街头巷议的诸如善于总结下级优点、始终照亮下级的好官,到哪哪响让干群一直念想的好官,重内涵胸有成竹从不发脾气的好官等,他们已退休抑或即将退休,可百姓一直念着他们,传扬着他们,不因岁月流逝而忘记他们,实属难得。故笔者也就非常想整理成系列与朋友分享,以期回应总书记说的“百姓谁不爱好官”。
习总书记有篇“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的文章,已经成为不少领导干部自勉的名篇。总书记的“百姓谁不爱好官”,更是要求所有领导干部经常发出“有没有追求做百姓喜爱的好官的志向?有没有同百姓坐一条板凳的朴素情感?有没有跟百姓一块苦一块干的品格?能不能为百姓办几件实事、做到无愧于心”的扪心自问,切实以人民为中心,以忧民爱民惠民的实际行动,成为群众眼里的好官。这就是推出群众眼里的“好官”系列的根本宗旨所在。
参考文章:
[1]把握“三对关系” 当好“百姓官”,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组织人事报官方澎湃号2021-03-10;
[2] 民间与官方的议论,网易号2021-04-13 ,来源“铁剑帮帮主”。
【文/侯立虹,中国社科院经济规律研究会会员,中国社科院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员,红歌会网专栏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