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怠社会、技术封建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危机——访著名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

2024-10-31 566 0
作者: 斯拉沃热·齐泽克 来源: 读书札记与学术译介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西方社会的阶级、种族与宗教矛盾日益尖锐,右翼民粹主义等极右翼政治势力快速发展,西方所标榜的“自由—民主”制度日益陷入危机。与此同时,伴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这些技术上的革新不仅没有缓解资本主义的危机,反而在资本的作用下形成了“技术封建主义”等现象,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为深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当前的状况及其所面临的危机,本刊记者赵丁琪对西方著名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Žižek)进行了专访。

  斯拉沃热·齐泽克(1949—),斯洛文尼亚哲学家、文化理论家,现任伦敦大学伯克贝克人文研究所国际主任、卢布尔雅那大学哲学系高级研究员,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长期致力于沟通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精神分析、主体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熔于一炉,形成了极为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立场,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耀眼的国际学术明星之一,被称为“文化理论界的猫王”。

图片

本文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4年第6期

  一、倦怠社会、生态危机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赵丁琪,下同) 齐泽克教授,您好!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Byung-Chul Han)近些年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引起了全球学界的关注。他认为,新自由主义的发展造成了被资产阶级剥削的工人阶级的消亡,形成了一种基于自我剥削的“功绩主体”。这些“功绩主体”通过不断地自我压榨以达到绩效最大化的目标,使自身处于持续倦怠的精神状态中,并导致了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您如何理解他的这些观点?

  ●(斯拉沃热·齐泽克,下同) 韩炳哲对新的主体性模式提出了精辟的见解,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他所看到的就是今天的超我形象。但我们应该注意到,韩炳哲所描述的新的主体性形式是受全球资本主义新阶段制约的,而资本主义仍然是一个不平等现象日益严重的阶级制度。斗争和对立绝不能简化为个人内部的“自我斗争”。第三世界国家仍有数以百万计的体力劳动者,就像不同种类的非物质劳动者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一样(只需提及日益增长的“人类服务”领域,如照顾老人)。拥有或经营一家公司的高级经理与整天独自在家使用电脑工作的“不稳定的无产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他们绝对不是同一意义上的“主人和 奴隶”。

  很多文章都在谈论福特式的流水线工作模式如何被新的创造性合作工作模式所取代,后者为个人创造力留下了更大的空间。然而,实际上发生的与其说是替代,不如说是外包:微软和苹果公司在西方的工作可能是以一种更具合作性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但最终产品是在发展中国家以一种非常福特主义的方式组装起来的。装配线工作只是简单地外包。因此,我们得到了一种新的工作分工:西方发达国家的自营职业者和自我剥削的工人(韩炳哲所描述的),第三世界的流水线工作,再加上日益增长的各种形式的人类服务工作者(护理员、服务员……),在这些领域剥削也比比皆是。只有第一类(自营职业者,通常是“不稳定的无产者”)符合韩炳哲的描 述。

查看余下9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