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如何认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中的“为己”二字

2024-11-27 633 0
作者: 胡懋仁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图片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贪官在法庭上陈述,说自己受到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观念的影响,走上了一条犯罪的道路。只是这样的借口,或者这样的理由能够为贪官们做什么辩解吗?

  我大致在百度上查一下,对于这句话的出处,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出自论语,但有的又说在论语中找不到原文。还有人说出自佛说。只是这个说法更难找到依据。当然,更多的解释是,这个所谓“人不为己”的“为”,不能读作“畏”,而应读作“围”。读作“围”的“为”是一种修为,或者也是一种修炼、修行的意思。这样一说,这句话似乎就没有什么太多负面的含义了。

  不过,这其中也会引发一个新的问题。虽然把“为”读成“围”,但是这句话的意思就成了,如果人没有做好自己的修为,就会遭到天诛地灭。这种说法难道不是太过凶狠了吗? 能做好自己修为的人,在人类社会中不可能是多数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就成为指责大多数人的狠话? 做不好自身修为的人,就该天诛地灭。大多数人既没有时间做这样的修为,也未必能修为到很高的境界。所以,用这句话来强调自身修为的重要,也实在太过霸道了吧? 所以,把“为己”理解为做好自身的修为,似乎也未必妥当。

  然而多少年来,人们还是在更多时候,把“为”地念为“畏”,即是读作“为了自己利益的为”,而不想念作“围”即所谓人“修为的为”。因为人们在讲这句话的时候,主要是为他们自己的极端自私、极端利己的行为作辩解。或者他们在劝导他人做为了一己之利而想做的坏事时,所经常引用的一句话。虽然很多人们都知道这句话中的“为”应该读作“围”,但是在他们在更多的情况下引用这句话的时候,还是要念作“畏”,而不是念作“围”。这是什么道理呢?

  尽管在中国古典传统文献里,不太容易找到这句话的出处,但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却会经常出现这样的词语引用。在百度上,还有一种说法,说这句话是一句成语。一般说来,成语的出处都是有典故的,唯独这句话没有找到有典故的出处。这是不是有点让人感到奇怪? 无典之成语如何成为成语? 或许,这根本就不是成语,而是某些人为了自身的私利,故意篡改原来那“为”字 的读音和含义,生生把它们变成一句极端利己主义的话术。

  虽然在百度上,我没找到这句话的出处。但是在一个私有制的社会里,某些人确实需要使用这样一句为了私有制和为了私有观念而辩护的话语。这是私有制社会的需要,也是维护私有制和私有观念的需要。即使中国古代文明并没有创作出这样的话术,但是私有制与私有观念仍然需要创作出来一个这样的话术来。要不然,私有制和私有观念拿什么去忽悠年轻一代?

查看余下6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