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党纪党风的整顿也要永远在路上
一则今年5月就已经报道出来的消息,我直到最近才看到。这则消息的标题是,县委书记的小食堂,连县长也进不了。该消息说,安徽砀山县接连三任县委书记先后落马。这三位分别是朱学亮、王广敏,陶广宏。
该报道说,在砀山县官场,一直存在着县委书记压着县长的传统,县委书记是新闻报道的主角,而在开会时,县长连主席台都不让上。朱学亮就是这么压着王广敏的。后来朱学亮升迁了,王广敏接任县委书记一职。在他的任上,就出现了县委书记的小食堂,县长进不了的现象。
我看到这条消息,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县委班子一定有大问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级组织,为什么会存在如此恶劣的所谓官场习气,这里的问题还小吗?王广敏作为县委书记,他所在的县委机关的食堂,他又有什么权力不让这个人进,或者不让那个人进? 谁给他这样的权力? 这个县委班子(班子通常是指常委会)其他的常委都在干什么? 这样一个县委,存在这么多这么大的问题,班子的成员们都视而不见吗?这样的现象正常吗?
从党组织的有关条例、要求或者原则上来说,这个县委存在这样的问题,显然极不正常。但在多年来,在很多人看到这样的现象往往又习以为常。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我们的党建工作,我们的全面从严治党,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在当今的某些地区,县委书记作为一把手,当然不止县委,其他机关、部门的一把手都存在类似的情况。在党委会,一把手权力过大。按照毛主席的说法,党委书记是班长。班长是要带着班子的成员一块工作、一块干事的。现在很多一把手,不认为自己是班长,而认为自己是县太爷。而这样的班子中的其他成员,虽然也都是常委,但对一把手多有敬畏甚至惧怕的心理。常委们未来的升迁,一把手是说他们的好话,还是给他们上眼药都是非常简单的事。因此常委们不想得罪一把手。看到一把手存在的问题,一般也不愿意给一把手提意见。因为你提了意见可能也没用。一把手可能根本就不想接受。而且因为你提了意见,一把手还会认为你在跟一把手过不去,你心里必有异志。这是这样的一把手根本无法接受的。如果你在一把手那里留下这样的印象,你还能有好吗?
既然班子中的成员都不想得罪一把手,那么一把手真的有什么缺点、错误,也不会有人公开指出来。这样的组织生态肯定是有问题的。问题在于,这种问题生态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可能只是表现的程度不同。那种要求在党组织的民主生活会上进行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在相当一些地方都做得远远不够,其中走过场的情况也相当不少。这样的问题长期存在下去,问题实在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