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1960、1961年毛主席领导我党整顿公社、彻底纠“左”的探索历程
序言:
1959年8月庐山会议结束以来,由于苏联撤资、逼债给我国工业化进程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维系中国工业的发展以及偿还大量债务,毛主席决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反右倾、维系集体公社。
1960年3月到1961年,毛主席为什么逐渐把工作重点从反右倾转移到整顿公社、纠“左”、稳固农村集体所有制形式?1960年、1961年、1962年,毛主席、一线中央领导同志们、多数地方领导同志们,分别都在纠“左”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这是本文要回答的两个问题。
笔者已经全部阅读完《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2023年版)》。当笔者阅读1960年到1961年的毛主席著作的时候,笔者对这段历史有了新的理解:很多地方领导同志,都在积极的向毛主席反映“左”倾问题还没有彻底纠正的实际情况,而毛主席决定工作重点转移,和地方干部对于问题的积极反映密切相关。当时对纠“左”问题重视不足的,恰恰是其他中央一线领导同志,以至于毛主席亲自写信批评他们。
一、地方干部向毛主席积极反映问题,中央领导同志中,毛主席最早重视和纠正问题
(1)1960年3月3日,根据广东省委反映的问题,毛主席指出:“广东省委关于当前人民公社工作中几个主要问题的指示是一个很好的文件,甚为切合现时人民公社在缺点错误方面的情况和纠正这些缺点错误的迫切要求。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大体上一定都同广东一样,发生了这些问题(一共有个问题),都应当提起严重的注意,仿照广东的办法,发出个清楚通俗的指示,迅速地把缺点错误纠正过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2023年版)》:《中央转发广东省委<关于当前人民公社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指示>的批语和指示》)广东省委上报中央的《关于当前人民公社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指示》指出:“目前有些地方,在发展公社经济上,实际上在重复‘一平二调’、刮‘共产风’的错误,必须及早引起全党严重重视,坚决堵死。”(《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2023年版)》:《中央转发广东省委<关于当前人民公社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指示>的批语和指示》:注释“[2]”)可见,作为地方领导的广东省委在积极向中央反映问题,并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
(2)1960年4月7日,毛主席在转发江苏省六级干部大会报告的批语提到:“江苏六级干部会议开得很好,现将他们的报告发给你们参考。”(《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2023年版)》:《中央转发江苏省六级干部大会报告的批语》)报告指出:“关于如何发展社有经济问题,也有争论。第一,关于发展社有经济的办法。前一时期‘一平二调’的现象已普遍露头,个别地方还相当严重。经过讨论,大家认识到用‘一平二调’的办法来发展社有经济是行不通的,它直接影响大队生产的发展,挫伤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影响社队干部之间的团结,助长铺张浪费现象,因此‘共产风’是刮不得的,但是共产主义风格必须大大发扬。”(《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2023年版)》:《中央转发江苏省六级干部大会报告的批语》:注释“[1]”)1959年2月27日至3月5日的第二次郑州会议,毛主席就决定坚决、彻底进行退赔、彻底算账、纠正“一平二调”,并取得了重大成绩。1959年8月以后,由于国内外客观情况带来的工作重点转移,“一平二调”的尾巴还没有彻底迅速切掉。而江苏省委的报告反映了这一“切尾巴”任务有待完成的实际情况,无疑是比较及时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