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经济全球化的前后两个阶段
八十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是令人感觉比较复杂的一个存在过程。从那时起,人们都认为这个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主导的。但是人们同时也感觉到,这种由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对中国的发展也有着有利的一面。所谓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在自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想要获得的利润率,另一方面还要降低生产以及其他成本。在资本主义看来,由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是能帮助资本主义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当然也就是能够帮助资本主义获得更高的利润率。
提高利润率与降低成本从某个角度来说,不是两件事,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全球化能够启动而且还能够运行,也是基于当时出现的条件和因素。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这时他们这些国家自身的经济都非常落后,很多国家都想要早点发展起来。但是当时曾经是这些殖民地国家的西方帝国主义宗主国,却并不想在这个方面真正帮助广大 的亚非拉国家。他们还想继续从政治与经济上控制这些亚非拉国家。他们只想着从这些亚非拉国家掠夺资源,开拓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然而,对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来说,只是想要亚非拉国家的资源和市场,却不能或者不想让亚非拉国家发展起来,资本主义能扩展的商品市场就非常有限。亚非拉的资源,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是拿到手了,但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生产的商品却缺乏亚非拉国家更大的市场。这显然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并没有什么好处。
在六七十年代,尽管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但这些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之间,还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和比较复杂的矛盾。在这段时间,一些国家内部,主要是非洲国家内部,经常发生军事政变,有的地方还经常发生部族之间的冲突和战争。在这样的环境下,亚非拉国家根本就不存在真正能够发展起来的环境与条件。在这些国家内部的冲突与战争背后,也有西方发达国家政治势力的影子。他们为了控制亚非拉国家,总要支持这些国家中的一派,打击另外一派。不把这些国家搞乱,西方发达国家就认为无法真正控制这些在政治上已经实现独立的国家。
到了八十年代,亚非拉国家这种内部混乱的情况开始有所稳定,这些国家希望自己国家能够得到发展的希望开始增长。这样的情况,让西方发达国家感觉到,可以利用这样的时机,让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通过转移本国内一些高成本的产业到亚非拉国家,降低本国企业在劳动力价格上的高成本,还可以在转移本国企业的过程中,避开那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对本国环境的污染。当时由于工业化污染严重的日本,情况尤其严重。日本水污染严重而造成的镉中毒,汞中毒,已经成为日本的公害。这些情况当然绝对不仅仅出现在日本,其他发达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西方发达国家有一种尽快把这类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出本国的急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