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坚持“四个自信”不是一句空洞口号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代表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在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报告时,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的谱系,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那段时间,中国已经走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走上一条发展的快车道。所谓走上快车道,并不是一走上这条道我们发展的速度就迅猛加快,而是开始逐渐加速。可能在最初阶段,这种加速的情况并不显眼,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都没有感觉得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展的速度就开始比较明显地展示了出来。在此之前,由于国内某些不良势力大肆鼓吹历史虚无主义,既否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否定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所以在一些民众的内心,还是认为西方发达国家什么都好,而我们自己仍然什么都不行。在某些公知的胡言乱语之中,有些民众的思想是被搞乱了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党中央提出要坚持“四个自信”,非常重要,意义也非常重大。可能在“四个自信”刚刚提出来的时候,有的人还不能完全理解,以为这不过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那么,随着国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西方对中国的诬蔑和抹黑也愈演愈烈,我们的人民群众开始逐渐理解我们坚持“四个自信”的必要性。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问题上,人们曾经是带有某种一定程度的困惑的。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道路?是苏联走过的道路吗?是中国在六七十年代走过的道路吗?而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之后,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有人甚至认为,我们走的不能再算是社会主义道路了,而是一种国家资本主义道路。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我们开始认识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没有一个先验的固定不变的模式,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是不变的,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为着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的,是为了让最大多数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服务的。这其中,有些基本的原则是不能丢弃的。如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在整个社会经济体制中,并不是一定要绝对的完全的公有制,需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加入某些非公有制经济的要素。但是一定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多种所有制关系并存。对于这种论述或者界定,有的人是不清楚的,也有的人是不赞成的。他们有的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公有制,公有制的社会中不应该非公有制的因素;也有的认为,公有制经济效率低,不需要再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甚至有人公开宣称中国就要走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这些观点既不符合实际,又扰乱了人们的思想。现在距离党的十八大召开已经过去十多年了,这十多年来的实践不断证明,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本质上仍然是社会主义的,其中虽然也包含着市场与资本的因素,但这些因素不可能影响社会主义道路的大局。如果不能从这样的观点来认识问题,那么就不可能真正把握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也不可能真正树立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