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人工智能所引发的话题
在四十年前的八十年代中期,全球刮起了新技术革命的一阵风。当时由于计算机技术进展得相当迅速,从最早的一代机,即电子管计算机,到二代机,即晶体管计算机,再到三代机,即集成电路计算机,又到四代机,即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其中从电子管发展到晶体管的时间要稍微多一些,而其他代际计算机相互间隔的时间都相当地短。人们很快就联想起第五代机之类。再往前发展,人们也不再提什么六七八代计算机,直接进入到所谓第N代机。这个N,代表的是在那之后,更为高档的计算机代差。而且所谓第N代,也表示计算机进化的速度已经非常快了。这个N表示计算机发展的速度快到令人无法估量。
与此同时,所谓人工智能的概念很快也就登堂入室。人们开始揣测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当时已经出现了在某些具体领域中的所谓专家系统。在今天,专家系统仍然被视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对于人工智能,人们更多地是在想象:未来人工智能会超过人类智能吗?如果未来人工智能超越了人类智能,那么整个世界或者地球是不是会被人工智能即机器人所统治?一旦人工智能超越了人类智能,那么人类是不是反过来被机器所奴役?这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人们很复杂的思考。当时已经出现一些科幻小说,在描述当人工智能超越了人类智能的时候,就可能出现机器人会摆脱人类的控制,而且反过来会让人类成机器人的奴隶的画面。当然,这类科幻小说的作者不希望看到读者们的绝望,他们构思的小说的结尾都是人类重新回归王位,镇压了机器人的造反。
从这种所谓科幻小说的思路,就可以看出,这类小说的基本概念就是属于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范畴之内的。在这个地球上,谁强大谁就是霸主。而不够强大的一切生物都只能是这个霸主的奴仆。如果人比机器要强大,那么机器人就是人类的奴仆。反过来说,如果机器人比人强大,那么人类就一定会成为机器人的奴仆。这就是资产阶级的逻辑。我想,将来当人工智能或者同类技术水平的机器人真的普遍出现了,根本不会出现谁奴役谁的问题,机器人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正是今天我们使用着大量工具一样,无论这类工具是由电来驱动的,还是用燃油驱动的,或者是由核能来驱动的,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当时对于人工智能是不是会超越人类智能,是有着激烈争议的。一方认为人工智能一定会超越人类智能,另一方则认为,人工智能永远无法超越人类智能。在今天看来,当时这样的争论不能说毫无意义,但这种争论的意义也确实不算大。双方都是通过设想、或者想象而得出各自结论的。没有任何一方有着非常充分的依据。所以这种争论的确没有什么意义,后来也就不再争论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