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所谓民国大师

2025-01-02 2206 0
作者: 胡懋仁 来源: 北航老胡之闲话

  多年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针对有人不止一次在网上说,为什么民国时期,我们出了那么多大师,而今天似乎就没有再出什么大师。当时写的那篇文章今天很难找到。曾经,在Word上,只要输入文章中的词汇,凡是写有这个词汇的文章就会自动列出来。现在不知道为什么Word的这个功能消失了。只是现在总还是有人反复说民国有大师,而我们今天没有大师之类的话。我觉得这种说法是不是总有一种别有用心。因为找不到原来写过的文章,只好重新再写一篇。

  那些在网文中提到的所谓民国时期的大师,主要都是文科方面的。其实,在科学与工程方面也有不少闻名遐迩的知名学者。如竺可桢、李四光、吴阶平等。如果人们读过《第二次握手》的手抄本,那里提到的科学家用的都是真名实姓,而且也都是民国时期就出了名的。后来张扬的这本小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时候,那些真名实姓的科学家都不见了,人物的名字都改成虚构的了。所以人们也不再知道这些虚构名字的科学家,他们的原型到底都是哪一位了。

  现在网上提到的所谓民国时期的大师基本不包括那些科学家,却都是人文学科中的学者。这本身就有点奇怪。或许,只是或许,因为这是我猜测的,没有太实锤的根据。科学家研究的专业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我们那些在民国时期就出名的科学家,都师从西方,似乎他们没有太多的独创性,所以在某些人眼里,他们算不上什么大师。而所谓人文学科,研究的都是出自中国本土的知识。或许在某些人眼里,这些人才有资格被称为大师。不过,在他们其中,也有很多人是留过洋的。他们并不都完全是土生土长的。

  因此我就搞不懂,为什么同为出国留学的人,学习科学与工程的就不能被称为大师,而学人文学科,或者社会科学的就可以被称为大师。这其中到底是什么道理?其实,所谓大师,本身就没有任何量化的标准。这只是一个形容词,不是具有严谨定义的概念。比如,独立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詹天佑,似乎就从来没有被某些人称为大师。而某些人文学者,甚至没写什么几篇论文,没出过什么著作的,反而可以被评价为学问极高,因而可以被称为大师。

  在旧中国,很多爱国的年青学生,或者青年知识分子,都看到中国因为落后,主要是科学方面与工程技术方面的落后,心里都非常着急,急于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虽然当时所谓“科学救国”的思想本身也未必能救得了当时的中国,但是那些青年学生与青年知识分子的爱国之心是不能被否定的。他们这些人为了国家,都选择了学习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钱伟长本来是要考清华文科的,但他看到日本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决定弃文学理,后来成为著名的力学领域的物理学家。他后来被错误地打成右派,但在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的时候,当时还处在不能研究专业和学术的情况下,仍然主动提出要为国家设计出一种新型坦克。他还说,这是他在我们国家现在这种条件能够设计出来的效率最高的坦克。这就是我们爱国的知识分子。

查看余下5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