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光谦发言:遵义会议是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重大转折点


  宋人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见《朱子语类》卷93)。这句话的对错且不论,只是说用来比喻毛主席与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关系还是十分贴切的。完全可以说,若无遵义会议,就会错失毛主席;若无毛主席,中华民族还将在黑暗中徘徊许久。

  一、遵义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召开的一次里程碑意义的会议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撤出根据地,从于都河出发,一路溃逃,过湘江,八万将士仅剩三万。百万敌军蝗虫般扑来,围追堵截,红军命悬一线、危在旦夕。李德乱了方寸,博古慌了手脚,个个束手无策。只好打着雨伞,把靠边站的“老毛”请了出来,听听他的意见。这才有了向敌人最薄弱的贵州去的唯一正确选择。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人的坚持下,遵义会议在决定中国命运的紧急关头选择了毛泽东!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所有决策中最清醒、最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决定。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转危为安的历史转折点,更是中国命运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华民族从血泊中站起来,重整旗鼓,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如果没有遵义会议的抉择,错失了毛主席,共产党人就是饮恨大渡河边的第二个石达开,今天中国的一切成就都无从谈起。如果没有遵义会议的猛醒,今天的中国一定是兵连祸接、饿殍载道、易子而食的人间地狱;一定是帝国主义群狼狂吠,争相撕咬,血淋淋的动物乐园;中国共产党人可能早就流尽最后一滴血,一个个人头落地,被刽子手吊在城门口示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中国将蜷缩在漫漫长夜痛苦地呻吟。

  二、遵义会议选择毛主席决不是偶然的,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的成功典范

  毛主席在危难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是当之无愧的。毛主席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熟读经典,在杨昌济、徐特立等进步教师的影响下,打下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1918年毛主席北上,追随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旗手李大钊,成为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1921年他29岁,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13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4年国共合作时期,他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深受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器重。他最早深刻认识到中国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亿万农民群众。他最早深入农村,潜心了解中国农村阶级状况,解决了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重大战略与策略问题。他最早认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最早指出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1927年,他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创建井冈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战略战术,成功粉碎敌人多次围剿。他最早提出“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的重大原则。遵义会议时,毛主席43岁,正值盛年,百炼成钢,炉火纯青,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旷世英杰。

查看余下5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