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九十周年:掸去无妄之尘,九十周年弥新


  遵义会议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如何解释党在江西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军事失败,两个会议决议和陈云的手稿都对此作了同样的回答。

  《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是这样说的:

  博古同志在他的报告中过分估计了客观的困难,把第五次‘围剿’不能在中央苏区粉碎的原因归罪于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力量的强大,同时对于目前的革命形势却又估计不足,这必然会得出客观上第五次‘围剿’根本不能粉碎的机会主义的结论。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粉碎第五次围剿战争中经验教训决议大纲》用更强硬的语气表达了同样的思想:

  导致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在军事指挥上执行了单纯防御的错误路线,忽视了中国国内战争的基本战略和战术原则。

  陈云的手稿则旨在将遵义会议的“精神”传达到党和军队的广大干部:

  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如果当时我们能够执行正确的军事指挥,就一定能粉碎第五次‘围剿’。中国的局势将会大为改观,革命运动和苏区将得到发展。

  这些,也正是毛泽东军事路线重新成为党和红军指挥纲领的基础。

图片

  在遵义,毛主席成为了过去党的正确路线的惟一代表,以及将来能领导党和红军取得胜利的惟一人选。

  李德也说:

  遵义会议是毛泽东取得党和军队领导权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第一步使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逐渐取得了最高领导权。

  遵义会议在党史上地位深远在于其“转折”,它标志着「中国道路」的真理性开始融入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让中国革命看到了曙光。

  历时两年之久的长征,其本质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通过由南向北的战略转移,寻找到革命的解决方案。

  在长征以前,张国焘的红四军和贺龙的红三军失去根据地,方志敏全军覆没,任弼时则因与贺龙汇合而幸运得救——这些失败的根源,都是由于同共运的基本方向产生冲突。

  也正因如此,在共产主义性质的万里长征中,必然会诞生一个马克思主义性质的红军领袖、中国革命领袖。

  这个人只能是毛泽东。

图片

  还记得四年前出版的新版党史(简史)吗,相比过去版本有诸多变化,首先比较醒目的变化就是在长征板块。

  特别是遵义会议确定毛泽东主席领导地位之后,新版《简史》着重强调了遵义会议后渡过金沙江的重要历史意义,以及成功摆脱国民党反动军事力量围堵的关键,在于毛主席的指挥。

  在旧版(2001)《简史》中,对渡过金沙江仅仅一句轻描淡写:

  在渡过金沙江后,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而在新版(2021)《简史》中则加大笔墨:

查看余下5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