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鲁郑:欧洲为什么还不转向中国
特朗普入主白宫一个月,已令欧洲处于前所未有的地缘困境:东有俄罗斯,西有美国。正如前德国外长菲舍尔所说:美俄轴心对欧洲是即将来临的噩梦。
从欧洲角度,俄罗斯只是威胁到安全,但美国却在几乎所有层面都构成了挑战:抛弃盟友和乌克兰、否定欧洲也就是西方的价值观、对全球挑起贸易战。特别是公开对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的领土野心,直接威胁到西方所谓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从地缘政治角度,全球有四大力量:美、欧、中、俄。由于欧洲支持乌克兰、制裁俄罗斯,欧俄战略对立。现在特朗普日益亲俄远欧,不仅帮助俄罗斯走出外交孤立、未经谈判就接受俄罗斯的主要条件,还在联合国与俄罗斯共同否决涉乌提案。已经举行的美俄两轮谈判都将欧洲排斥在外。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唯一合理的地缘应对之道是转向中国。一是其他国家如日本、印度、巴西等国力较弱,而且它们还在竭力讨好美国,不太可能为了欧洲和美国翻脸。二是中美战略博弈是当今国际关系的主线,难以调和。中国崛起在美国看来是个威胁,美国不会放过。中国需要欧洲和一切力量来对冲美国的压力。所以尽管美国将欧洲排除在乌克兰问题谈判桌之外,但中国却明确支持欧洲不可或缺。欧洲联手中国代价低,见效快,更易打中美国的软肋。
被“温水煮青蛙”的欧洲
然而奇怪的是,到现在欧洲仍然没有任何行动,哪怕口头上都没有。这当然不是欧洲讷于行,而是有很多因素。
第一,欧洲对美国还存在幻想,还在竭力劝说美国改弦易张。法国总统、英国首相、波兰总统、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纷纷前往美国会见特朗普就是这一心理的体现。马克龙甚至劝美国不可能和中国、欧洲同时打贸易战。言外之意,我们是盟友,要想赢得和中国的竞争就需要和欧洲合作。
第二,特朗普到目前还没有对欧洲核心利益造成真正痛彻心扉的伤害,更多的还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威胁和政策宣示。
欧洲核心利益有两个。首先当然是安全。特朗普对俄政策变化虽然对欧洲的安全有重大不利影响,但目前和俄罗斯的谈判只是刚刚开始,还没有形成协议。如果以美国和乌克兰稀土资源谈判为例,一开始是完全不平等条约,到最后谈出来的却是尚可接受的结果。美俄谈判最终结果是否是同样的情况,欧洲仍在等待。其次则是制度的合法性。特朗普2.0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开始打价值观牌。这集中体现在马斯克和副总统万斯对欧洲内政的干预,即对极右民粹主义的支持。万斯在德国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批评欧洲不民主、限制新闻自由、违背法治,以及会见极右政党领导人都是挑战欧洲制度的合法性。但到目前还没有形成实质性的伤害。德国大选仍然是传统政党获胜。至于贸易战虽然已经宣布了,但对于大国来讲,经济往往是第二位的,欧洲也有能力承受和反击。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