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力:对作家来讲,爱国主义是首要的门槛!
俄罗斯文学界的一个新动向
——记俄罗斯作家协会举行第十七次特别代表大会
周 力
“曾有一段时间,国家只对银行家感兴趣,随后注意力集中到了火箭技术专家身上,再后来又关注起农民。现在奇迹发生了。国家三十年来第一次将视线转到了代表一大批艺术家群体(包括演员、导演、音乐家在内)的作家们身上。要知道,作家们一直在爱着国家,他们受着苦,流着泪,一边咒骂着,一边又崇拜着。如今,作家协会很穷。作家们生活贫困,衣着寒酸,没有私家车,勉强维持着生计。他们的社会地位同苏联时代根本无法相比。那时作家们都是绅士,走在街上会被认出来,交通警向他们敬礼并原谅他的违法行为;作家们还有自己的财产,有创作之家、幼儿园、疗养院等等。多年来,作协没有了文学生活。今天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复原文学创作的过程,鼓励艺术家们振奋起精神,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俄罗斯丰富多彩文化的一部分,是作家群体的一部分,让他们能够看到彼此,通过批评以及公众意识的反馈来审视自己的作品。这些都是很微妙又很痛苦的过程。毕竟,文学创作过程就像一座平炉,必须昼夜不停地运转。”
这一段文字,出自参加俄罗斯作家协会十七次特别代表大会的俄罗斯著名作家、《明日报》主编A.普罗汉诺夫所写的一篇感言文章。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艺术发展和作家群体三十年来面对的整体困境。
俄罗斯是爱好文学的国家,文化底蕴深厚,文学作品丰富多彩。19世纪、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苏联解体,组织庞大而且威望甚高的苏联作家协会随之不复存在,作家队伍七零八落,一片散沙。俄罗斯百废待兴,当局无瑕他顾。俄罗斯文学发展进入十分困难的时期。新作品少,好作品少,能传世的作品更少。尽管作家群体不断发出呼吁,要求国家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情况依然未有改观。突出的表现有:
一是国家对俄罗斯文学的未来发展没有形成明确的规划,缺乏问题导向,自然谈不上有什么权威性的指导性意见和政策宣示,导致散兵游勇们各行其是。
二是在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双重解体的冲击下,作家们通过其作品反映出来的世界观、人生观往往是分裂的、对立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所谓反极权主义等等交错出现,却没有引起发挥社会监督和引导作用的文学评论与批判。
三是国家级文学奖项少,部门、地方和民间奖项多且杂,标准不一,难以服众。国家和政府对文学艺术创作者的宣传和鼓励远未到位。资金严重缺乏。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