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几十年来,我们对道路问题认识上的变化
在我读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正是我们在学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的学期。讲课的老师水平还是挺高的。他讲课内容清晰,逻辑严密,比较引人入胜。然而有一天,一个同学在课堂上突然站起来发言,表示了一些不同意见。他的观点是,既然资本主义已经发展了几百年,而且今天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都非常富,也比较强,为什么中国不能顺着人家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 这个同学的问题在课堂上一提出,很多同学都沉默了。因为对这个问题,大多数同学都没有想过。或者也有人觉得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也有些道理,但更多的同学还是认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当时,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如果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算起,也不过才走了二十多年。按照那位同学的观点,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了经济上获得成功的路不走,硬要走一条没人走过的路,是不是没有这个必要?
当时中国对外开放的门刚刚打开,我们原来不是很了解的西方资本主义一下子就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在当时很多人的心目中,我们确实还是很不如人家。
讲课的老师可能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当时有点发懵,一时反应不过来。后来,他可能越听越生气,但也没能很快找到反驳的话语,有点气得身体在打颤。这堂课后来也没法往下讲了。
当时在社会上,所谓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论调是比较流行的。毕竟,我们国家比起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来,还是非常贫穷的。而且那些跟着美国的所谓小弟们,似乎发展得也不错。所以,国内有不少人对这个问题相当困惑。估计当时那些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甚至包括苏联国内的人们,也有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后来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都与当时的人们所持有的这样类似的观念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
在今天看来,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存在着普遍落后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之前的经济基础普遍都比较差。但是,虽然当时落后,但是社会主义国家总的增长速度并不慢,社会主义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还要快于西方发达国家。只是因为经济基数低,要赶上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力量。但在当时,更多的人们对此还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一些表面上的差距就会让人们产生那种初步的,但是并不深刻的认识。
我还记得在大学时,有一位中文系的老师出国探亲,回来后给我们各系的学生做了一次报告,就是讲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人们说得那么美好,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但是,在听报告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在下面嘀咕,说资本主义国家那么多不好,可是这位老师的家人为什么还住在那里,为什么没有回国。当然,这个学生不是在提问题,只是表示对这位老师所讲的东西不那么相信,或者说这位老师所讲的内容,无法让人真的信服。当然,听讲的学生未必都不相信这位老师讲的都是事实,但是他的家人没有回国,还住在那里,这在逻辑上有点说不通。那里有那么多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可是他的家人什么还不回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