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 2023年展望之十:“公知”在中国仍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中国社会另一个十分活跃并令人瞩目的群体,则是著名的“公知”集团,这个集团在中国一直都有着十分显著的存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相当重大。展望2023年,他们将以怎样的面目继续表演展示呢?

  应该说,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的“公知”集团受到空前沉重的打击,他们所秉持的“宁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的策略也遭遇严重挫折。十年之间,这个集团在政治上、经济上以及思想价值上败绩连连,一直是倒霉运、走麦城。特别是2020年疫情之初,中国的“公知”们再度群起鼓噪了一番,一时间搞得乌烟瘴气,很有点东山再起的架势。但是,在爱国民众的强大反击之下,他们再一次被打得抱头鼠窜,很快就冰消瓦解、一败涂地了。其显著标志,就是其中几个代表人物至今也不敢露面发声,而相应支持者则要么被处理,要么潜藏蛰伏起来,直到现在还基本保持着这样的状态。总体上看,同十年前相比,现如今中国“公知”们的气焰已今非昔比,他们在中国人民中基本上已经失去了政治感召力、思想说服力与精神价值吸引力。

  但是,如果有谁以为中国“公知”集团就此销声匿迹或者沉寂沦落下去,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集团只不过是生长于特定土壤上的毒蘑菇,只要这个土壤还在,菌种尚存,一有时机就会再度疯长起来。事实上,在当代中国,这样的土壤十分丰厚,相关的菌种如同新冠病毒一般狡猾顽固,总要通过各个变种以不同的面目出现,给中国社会带来一轮又一轮的感染。

  2022年下半年就发生了这样的情况。

  一是围绕如何抗击疫情以及中国抗疫的成败得失再度发难,挑起激烈的争论。这其中有老“公知”再度活跃起来,也有新“公知”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在新老“公知”们的共同努力下,美西方的抗疫模式及社会品质被再度美化粉饰起来,俨然高踞中国之上而成为中国必须学习的楷模。与此相对应,则无论是放开前的“动态清零”还是放开后的“乙类乙管”,一概都遭到他们无情的讽刺与鞭笞,直接或间接地让中国政府的公信力则受到一场重创。

  二是围绕乌克兰战争制造舆情,变相为美西方张目。他们借评论和评价俄乌战争之机,将政治立场与情感取向贯穿其中,他们一窝风地把乌克兰泽连斯基当局形容为战争中正义的一方,占据了道德与道义高度,因此歌颂泽连斯基政权,歌颂这个政权的战争与抵抗行为,为乌克兰军队鼓与呼,用各种手法贬损俄罗斯及普京总统,同时对中国国内支持与同情俄罗斯的民众进行猛烈的攻讦。从事上述这等勾当的,既有过去那些老牌的“公知”,其中一些登堂入室者还曾以专家学者的名义向国家与政府建言建策,也有应运而生新近崛起的新公知,他们一并在中国组成了蔚然大观的“乌粉”集团,并自诩站在了正义、文明与先进一边。他们的努力当然不会给乌克兰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支援,因此其真实的任务指向,乃是要促使中国拉开同俄罗斯的距离,为美西方孤立封锁俄罗斯助一臂之力。当然,如果能就此推动中国站队西方,同西方合流,那就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伟大事业了。

查看余下5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