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 2023年展望之六: “经济全球化”何去何从
在2023年,曾经喧嚣一时的全球化是将继续暗淡下去,还是可能转暖复苏、再现生机呢?这也是人们所关心的关乎世界未来走向的一个大问题。
首先必须正视的现实是,在多重危机的强烈的冲击下,原本被形容为世界“大潮”的全球化已经支离破碎
冷战结束以后,能普遍被称之为世界“大潮”的事情大概只有两项,一个是所谓的“普世大潮”,一个就是所谓的“全球化”。这两件事高度关联,如“风”与“火”之相应相助一般。西方政客及学者们一致认为,“全球化”包括政治与经济两重涵义,其政治涵义就是民主化,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普世大潮”;其经济涵义就是私有化,具体表达方式就是资本主义市场一统天下。应该说,无论是从理论逻辑还是从实践进程看,他们的看法无疑都基本正确,事实的确如此。
但在中国的主流舆论中,上述“全球化”观念却被做了必要的阉割,中国不承认政治上“全球化”,而坚决主张多样化、自主化,中国只是主张经济全球化,其内涵是建立全球经济大市场、进行全球产业大分工,把侧重点放在经济贸易关系而不是经济制度市场体制上。因此,中国主流舆论中的“全球化”,准确的全称应该是“经济全球化”,其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将政治与经济割裂开来,经济上大家都走一条道,政治上却各走各的道,走政治多样化、战略多极化道路。
现在,无论是西方涵义上的“全球化”,还是中国诠释下的“全球化”,一概都走不下去了。脱离政治单纯的“经济全球化”显然如同花瓶里的花朵,只能一时鲜艳灿烂,因为它没有根基,经不起风吹雨打;而西方意义上的全球化等于从根本上抹杀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显然也要遭到越来越强烈的拒斥和反抗。现在,全球范围内战争危机、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跌宕交互,对全球秩序造成空前强烈的冲击,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个“全球化”。
仅仅几年之间,现如今所谓的“全球化”已经被各种危机碾压得支离破碎,政治上的全球化已经宣告死亡,全球经济关系也开始重塑,突出地表现为中国同美国、俄罗斯同德国、中国和欧洲之间的贸易、金融以及科技之间联系都开启了深度改写与改造的历史过程,其方向与目标就是紧跟并适应战略与政治上阵营化发展趋势,使世界经济重新归于集团化。因此,可以预计的是,各种保护主义今后一个时期将大行其道,尤其是美西方集团,经更加极力实行经济保护主义,以确保其经济霸主地位,并以此打压遏制新兴经济体,极尽可能地压缩他们的活动空间和增长余地。
当然,同任何大潮即便退潮也总不会那么干净、总要有一些残留一样,全球化也可能余波尚在,譬如区域经济一体化还有一定存活的空间和存在的余地,个别全球性议题还将在一个时期内保持温度,不会很快冷下去,等等。但这已经无改于这轮“全球化”日渐衰落大方向、大趋势。
其次必须深刻认识的是,所谓“全球化”,其主导力量已经开始了战略性转向
人类社会的“全球化”,任何时候都不是简单自然的过程,任何将其归结为一种自然力而同人主观愿望无关的逻辑,一概都是无稽之谈。事实上,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全球化浪潮都有其特定的推手,其中都深刻地贯穿了主要推手的意志与愿望。此一轮全球化也不例外,其主要推手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他们是左右全球化发展前行的主导力量。
在以美国为核心西方集团的大力推动促进之下,所谓的“全球化”一度形成相当规模的浪潮,这股浪潮中深藏西方争衡世界的各种利器与工具。借助这股全球化浪潮,西方力图从中达成他们自己政治目的、经济目的和战略目的。一开始,他们对此寄予厚望,指望籍此能一统天下,可走着走着,却发现事情蛮不是那回事,他们固然通过全球化浪潮攻城略地、获得了巨大的战略收益,但新兴国家却借助这个风潮更快更迅猛地发展崛起,导致西方集团总体实力的全球占比不升反降,出现了全球战略重心从欧洲大西洋地区向亚太地区转移这样严重的态势。这是任何西方中心主义者所绝不能容忍的事情,必须加以遏阻与制止,他们绝不想因此失去对全球人类世界的主导权与统治权。
于是,他们就改弦更张、另找出路,坚决而毫不犹豫地要中止和废掉这个所谓的“全球化”,而要开启新的维护其全球统治地位的新进程,这就是发动针对中国的“战略竞争”。
在美国的推动和操纵下,全球战略大势已经从“全球化”时代开始转向“战略竞争”时代,美国及其一切盟友走狗都将加入对华“战略竞争”的行列,世界上大多数地区和国家都将被裹挟进来。因此,“战略竞争”既不只是中美之间的竞争,还将上升成为世界东西方之间的竞争,更将上升成为全球和全面的“战略竞争”,成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斗争新的表现方式。在这种条件下,中美战略竞争就不只是一项战略计划,而具有了时代特征,构成冷战时代之后的又一个新冷战时代,这个时代正在覆盖和替换过去的“全球化”时代,全球战略方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与转向,既往的全球化已经失去了核心主动力,所剩下的只是一点可怜的历史惯性而已。
最后必须高度关注的是,关键战略原材料的争夺与控制将更加激烈
经济实力是战略实力的物质基础,经济主导权也是战略主导权的根基。目前所发生的能源、粮食以及货币金融危机,不过是战略主导权之争在经济领域内的具体反映。在已经开启的全球“战略竞争”时代,除能源、粮食这两种战略物质之外,其它如铜、锂、锡、镍、铝等工业原材料同样紧要,因为没有这些东西,所谓工业4.0就将无从谈起,这些东西甚至比什么产业链、高新技术等更加关键。
因此,争夺战略性原材料的主导权、控制权,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球及中美“战略竞争”的重要内容。目前这方面的争斗还只是在稀土等个别项目上崭露头角,但今后必将大范围和大面积地铺开发展起来,可能上升成为新形态混战争中的经济战争的主打内容,而中国则理所当然地要沦为这场全面经济战争的主要对象。
在全面经济战争的危险前景下,中国的产业链所面临的安全威胁空前巨大,根据轻重缓急主次先后,霸权集团必将把中国逐步踢出各个重要的全球产业链之外,以此压缩直至封闭中国在美西方的市场空间;中国原材料的供应链也风险突出,相当一些中国原材料供应源地将成为美西方紧盯的目标,譬如非洲、拉美等国;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将出现新的困局与破坏,使之难以按照既定计划和既定方向继续推进下去,将不得不做艰难的调整,寻求新的战略突围。
总之,呼应全面“战略竞争”的将会是一场全面的经济战争,而经济战争则正从要害处和根子上开打。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不管一些中国人对全球化的渴望多么强烈,也不管这些人对此多么信誓旦旦,2023年都必将是全球化继续走向没落与终结的一年,无可奈何花落去,而没有任何转暖复苏进而起死回生的可能。展望未来,如果在中国的战略设想中,同世界各地的经济关系仍然立足于经济全球化之上,则未免要构成一场严重的战略失误,也难免要因此吃大亏。
【文/张志坤,红歌会网专栏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