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中俄关系将进一步深入发展| 2023年展望之二
2023年中俄关系将怎样发展,是将再迈上新的台阶,还是调整降格,这又是一个影响深远、世所瞩目的重大问题。
首先,中俄两国之间不会拉开距离
中俄关系一直都遭受一些人的批评,现如今也是这样。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批评中俄关系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西方的批评,在西方集团看来,中国没有同他们站在一起制裁封锁俄罗斯,这本身就是罪过。在他们战略逻辑的定义中,要么同他们站在一起,要么就是他们的敌人。中国没有配合支持西方,显然已经成为西方集团现实中的敌人,这已经没有任何疑义;二是来自于一些中国人的批评,他们批评中国同俄罗斯走得太近了,应该同俄罗斯拉开距离,避免因为中俄关系影响和损害中国同美西方的关系。所以,他们对中俄关系 “上不封顶、没有上限”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应该有底线、有界限才行。上述两种声音交相呼应,一直唱得很响,随着俄乌战争进一步胶着深化,预计2023年来自内外这两股批评中俄关系的舆论声音只会加强而不会减弱。
尽管如此,但基于严峻的战略现实,中俄两国却不会降格降级,也不可能拉开距离,2023年也是这样。
在俄罗斯方面来说,同中国的关系无论从地缘安全还是从经济稳定的角度看,都具有生死攸关的性质。坦率地说,在国家关系这个问题上,历史上俄罗斯有求于中国的时候很少,双边关系中,此前大多数时候都是俄罗斯手里的杠杆多于中国,甚至在苏联解体后的一二十年间都是这样。但现在却根本性地颠倒了过来。现如今俄罗斯在对华关系上几乎没有什么牌可打,而中国手里则攥着很多好牌硬牌,如果不是出于伙伴关系而要进行双边博弈的话,俄罗斯将输得一干二净,根本就玩不下去,这就是中俄关系的现实。俄罗斯有求于中国,希望从中国这里得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收益,使中俄关系成为可以信赖与能够依托的战略资产,俄罗斯没有任何理由同中国拉开距离。俄罗斯的政治家及战略学者应该完全明白这样的道理,他们也不会情绪用事。
在中国方面来说,从基本的战略理性出发,在“战略竞争”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捍卫和平,还是保障经济发展,俄罗斯都是中国的战略同盟,都是中国可以利用的正向资产。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本背景下,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或者说在整个战略竞争的过程中,俄罗斯都是中国的联合力量,而不是敌对力量,这应该是最基本的战略现实。因此,中国也没有理由拉开同俄罗斯的距离,除非想搞战略自杀,否则就没必要自撤篱笆、自断手足,自己给自己树立敌人,自己拿自己过不去,这应该是起码的战略常识。
其次,中俄关系还将只是量变而没有质变
建立在起码战略理性与基本逻辑的基础上,中俄两国的主流意见都对中俄关系寄予十分美好的愿景,这些美好的愿景见诸于中俄两国间各种声明、公报、协议之类的官方文件。
但正所谓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现实的中俄关系依然囿于利益交换的范畴,比之于上个世界五六十年代的中苏关系相差不可以道理计,二者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当下的中俄关系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利益交换
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中俄之间不断上涨的贸易额,自觉和不自觉地把经贸关系当成中俄关系的纽带与核心。其实,经贸关系的战略价值有限,其本质依然属于利益交换关系,只不过具有一定程度战略上互惠互利的意义上而已。事实上,国家之间的战略关系本不应为经济关系所左右,譬如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这个关系从来就不受经贸关系影响,他们之间哪怕一分钱的贸易额都没有,也照样还是铁杆父子关系。而凡是建立在经贸关系基础上的国家关系,在严重战略危机的冲击下都一概靠不住,譬如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中欧之间的经贸关系,一概都属于靠不住同时也充满变数的利益关系。
当然,笔者这里并不是说中俄贸易关系意义不大,但中俄关系目前总体上还停留在这个范畴内,这就意味着只是在“量”的方面做文章,而并没有实现“质”的突破。坦率地说,2022年中俄两国联合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是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文件,可惜的是后来落实的并不好(参见笔者文章《中俄战略联合迈上新的台阶——评中俄新时代联合声明》)。
二是阻力很大
发展中俄关系,俄罗斯内部阻力包括方方面面,但总体上说阻力越来越小,在西方的全面压迫下更是如此。人们往往忽视的是来自中国方面的阻力。事实上,中国新兴资本及相关势力对于发展中俄关系不感兴趣,因为这既不是他们利益之所在,更远非他们情感之所系。中国新兴资本集团本来就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一部分(有关这个问题,请参阅笔者2014年《当代中国的资产阶级为什么缺少民族性》等一系列文章),他们以西方资本主义为核心,其有形资产投资入股的兴趣主要指向这里,无形资产“投资入股”的兴趣也主要指向这里,俄罗斯虽然也实行资本主义,其新兴资本也曾一度成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外围附属,但一直都难以成为中国新兴资本的重要选向。现如今俄罗斯的资本主义已经被排除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之外,因为战略原因而成了弃儿异己,这就更加限制了中国新兴资本同俄罗斯的关系,尤其是美西方对于一切同俄罗斯有瓜葛的事情都要加以限制惩罚,这就使得中国的新兴资本对俄罗斯更加望而却步、唯恐惹火上身了。因此,发展中俄关系,在中国总体上只能依靠行政行为,要单纯地依赖公有制企业和国家资本,表现为官方上层一直喊得很响,民间下层却一直动力不足,缺乏澎湃的内驱力。许多人都简单地说,没有人愿意移民俄罗斯,以此表达中俄关系内生动力的孱弱。也就是说,战略理性逻辑与集团现实利益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这是中俄关系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因为种种限制,所以中俄战略关系尽管愿景很好,但真正走到一起的内外条件依然并不成熟,今后还只能继续在“量”的方面做文章,直观表达就是中俄之间的经贸额还将在2023年内实现稳步增长,而其它方面的发展依然是缓慢地向前推进。
最后,未来将有怎样的中俄关系,一切都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中俄关系目前依然保持在正常国家关系的范围之内,并没有超出这个界限与范畴。根据目前的环境、背景与条件,中俄关系很难实现新的突破,因此2023年的中俄关系将进一步在深度与广度两个方向上发展,但却不可能发生转折性的突破。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说说前几天热炒所谓俄罗斯将向中国开放远东经济特区一事。网络舆论盛传,俄罗斯将向中国开放远东经济特区,涉及国土面积达696万平方公里,涉及金额达1600亿美元,涉及内容包括矿产能源、基础设施、农业以及汽车工业等79个重大项目。为了表示与中国合作的诚意,俄罗斯还将在税收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对中国投资者大开放。这个消息一时间铺天盖地,被说得有鼻子有眼睛一般。后来不了了之,既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予以证实,也没有人出面来加以证伪,总之是刮一阵风就过去了。
说实话,笔者一开始就不相信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在俄罗斯方面来说,通过经济关系捆绑中国使中俄关系更加密切,这肯定是既定之策,因此他们也可能提出开发远东这个话题来进行一些探讨,但要说拿出整个俄罗斯东部这么大块地方来交由中国开发,让中国深度介入,拥有一些非凡的权力,在某种程度上让如此广大国土沦为中国的经济殖民地,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中俄双方也不可能就此达成共识、形成定议,更遑论什么双方签署协议之类了。中俄关系要走到这样的地步,还需要以一个历史颠覆性的大变动为前提,目前还有天差地远般的历程。
但这并不是说俄罗斯的战略资源与资产就不能为我所用,笔者很早就设想中国的海空力量充分利用鄂霍茨克海、堪察加半岛以及周边广阔地域所产生的惊人收益,这将极大地改善中国的战略安全环境,极大地增强中国战略力量的运用弹性与打击能力。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首先实现中俄关系的突破性发展、转折性发展和创新性发展,而这样的发展并非遥不可及,一切都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为根据。
窃以为,这应该成为中俄关系努力发展前进的方向。
【文/张志坤,退休大学教师,红歌会网专栏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