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俄乌战争中俄罗斯的失误及其相应教训
俄乌战争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非但看不到平息结束的前景,相反却日益呈现进一步发展升级的巨大危险。因此,有关这场战争各相关方面利弊得失,现在就做出评论与评判还显得过早。
但是,在强度、烈度以及时间长度等几个重要方面,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又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料,这给人们以空前强烈的震撼,由此引发的思考与反省也空前广泛与深刻。所以,尽管战争还远未结束,但我们已然能够从中得出很多有益的阶段性的结论了。这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人们所热衷谈论的,就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发动者俄罗斯的失误以及相应的教训。
窃以为,俄罗斯的失误与教训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问题上:
一、准 备
要打仗就要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所做的准备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这也是大家都懂的道理。为了进行俄乌战争,俄罗斯上下肯定做了很多准备,但具体都做了哪些国内政治方面与国际外交方面的准备工作,理所当然这是秘密,现在不得而知。但就战争实际表现来观察,在军事准备和经济准备这两个方面,俄罗斯存在有明显不到位的问题。
在军事上的准备很不足,表现明显的一是兵员,二是弹药。战争进行不到几个月之后就被逼无奈不得不扭扭捏捏地进行所谓的“局部动员”,而且还只动员区区三十万人,这样的事情早在战争开始前就应该很好地完成才行。按照笔者的想法,俄罗斯进攻乌克兰,除了直接投入作战的部队以外,预留的战役预备队至少应该是同等数量规模,而后备的战略预备队更应该达到两倍乃至三倍以上,这样才是万全之计。岂有打着打着战场兵力不够了而临急才去招兵的道理,做生意都不能这样做,更何况是战争!弹药上更是宁可准备过多而不可或缺,包括精确打击弹药以及普通常规弹药。现在看,俄罗斯在弹药上似乎也已经捉襟见肘了,以至于在战场运用上难以形成对乌克兰后方大规模的集火打击,很多时候都表现为零敲碎打,呈现“零割肉”的状态。以俄罗斯的战争传统与真实国力,这样的事绝不应该发生。至于军事装备,从单兵装备到重装武器,目前虽然问题多多,主要靠吃老本维持,也还不好断言准备不够,应该说是前苏联的家底库存拯救了俄罗斯。
在经济上的准备不到位,主要表现为经济动员不全面、不深入,国家经济没有很好地转入战时轨道。以笔者观察,并且直到眼下,俄罗斯在这方面的起色也并不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海外资产,对于这个软肋,战前理应对可能遭遇的风险做充分的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避险处置。但现如今的实际情形却是,这些东西都已经成为别人案板上待宰的羔羊,任凭西方集团罚没吞并,据报道损失达3000亿美元之巨。类似这样惨重的经济损失在大国战争中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