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夺取新的军事胜利是十分迫切的战略任务
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军备与武装历来是民族赖以存在的基础,连动物界中蚂蚁、蜜蜂等这样的群落都需要有“兵”或用“兵”来职司保卫之责,人类社会更是把军兵之事当成关乎存亡生死的大政,都要把夺取军事胜利当做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核心目标。
当然,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军事胜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战场上具体战斗的胜利,军事胜利的概念已变得相当宽泛,赢得战场上战斗的胜利固然是军事胜利,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胜利也是军事胜利,国家与民族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同样也构成一定意义上的军事胜利。硝烟弥漫的战争与不见硝烟的战争二者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十分模糊,因而胜利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多姿多彩了。
赢得军事上的胜利对于民族生存与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民族都因为战争的失败而丢掉了独立生存的机会,譬如著名的巴比伦之囚,譬如一战前与二战开始之际的波兰等,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巴比伦之囚也好,波兰多次被瓜分的事例也罢,这两个事例中的当事民族毕竟还存在了下来,堪称不幸中的大幸,而其它许许多多民族则因为战败而湮灭,这些民族在今天或许还有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在人类的身上还可以找到他们的基因,但作为一个民族则早已不复存在,譬如古代西方的迦太基人,东方的大月氏人等。未来的人类历史长河中还会不会发生类似的情况,谁也不能做肯定的回答。
古今中外,许许多多国家都因为军事失利而失去了发展的机遇,仅仅摆在我们眼前的事例就很多,譬如著名的巴尔干国家南斯拉夫,因为反分裂战争的失败而解体,剩下的塞尔维亚现在甚至连出海口都没有了,其国家发展处于十分不利的境遇之下。叙利亚也是这样,这个国家因为没有取得反击外来侵略战争的全面胜利,因此至今还在战乱中煎熬挣扎,搞得民不聊生。类似的事例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俯拾即是,个个都十分生动鲜活。
中华民族在这方面有十分惨重的历史教训,最突出地表现在挨打受辱的近现代历史中。从鸦片战争失败开始,中国的发展就遭遇一次又一次破坏,每一次走向近代化的过程都被无情地打断,帝国主义中断中国发展进程的基本手段就是侵略战争,他们就是通过赢得侵略战争而骑在中国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敲诈和盘剥中华民族。
建立在上述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观察思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另一个十分重要的视角,那就是实现伟大复兴不能缺少军事上的伟大胜利。
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复兴都同军事上的胜利高度相关联。一般而言,人们公认西汉中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复兴,同这次复兴直接相关联的就是西汉王朝取得了抗击匈奴的伟大胜利,没有这个胜利,国家就将始终处于严重的外来威胁之下,就一直都有生死存亡之忧;唐代的贞观之治及开元盛世也是历史上的一次复兴,此次复兴也建立在反击突厥并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基础上;第三个获得较多认可的复兴则发生在清朝中叶,即史家所谓的“康乾盛世”,这个时期清王朝取得了诸多平定边疆叛乱以及消除地方割据方面的军事胜利,从而奠定了民族国家的版图基础,达到了清王朝的鼎盛时期。在此之外,另外两次复兴就大打折扣,认可的人不多,这就是北宋澶渊之盟以后的和平发展时期与明代中叶所谓的“仁宣之治”,在这两个时期中,中原及江南地区的经济都获得较大发展,都曾出现相当繁荣的景象。但前者因为屈辱的澶渊之盟而饱受诟病,后者则因为对蒙古战争的失败而黯然失色,所以多数人并不认可这种“复兴”,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地做到“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