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新:清除内奸远远难于战胜外敌——苏联“肃反运动”功不可没
苏联从社会主义走向资本主义的分水岭,就是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将肃反运动一笔勾销;中国自改开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将中共历史上的肃反、政审大肆妖魔化,“肃反”一词,就等同于法西斯的滥杀无辜,就等同于毫无人性地草菅人命。现在词典中的“苏联肃反”,已被定义为“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就在全面否定“肃反”中,共产党的形象遭毁灭性破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史、中国革命史,也遭到了空前的历史虚无。
可当“苏东剧变”、“伊拉克战争爆发”、“俄乌战争爆发”,特别是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迅速垮台中,“第五纵队”在其中的泛滥催化,让人们不能不重新认识“肃反”的极端重要性,也不能不重新审视苏共历史上的“肃反”。
一、苏共二十大对“肃反”的妖魔化
1956年2月24日,苏共二十大闭幕最后一天。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大会上突然抛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当赫鲁晓夫搞阴谋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恣意妄为地做完4个多小时的报告,苏联主席团才知道他要讲什么,也才意识到他的发言特殊性和影响的严重性,可已经无力回天。
为此,苏共二十大会议禁止讨论,并十分严格地要求报告内容不可外泄,这才成了“秘密报告”。而“秘密报告”的主要内容,就是以指控肃反来否定斯大林,也可叫“妖魔化肃反的报告”。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又岂能关上?
1. 苏联肃反运动经过。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高层出现形形色色的“反对派”;到1921年党的十大前形成八大派系,各自出版宣传品,挑起各种争论;1924年列宁逝世后,党内派别斗争愈演愈烈,各派几乎成党中之党。
1934年12月1日傍晚,苏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基洛夫(斯大林的继承人)在办公走廊被暗杀。凶手被捕后供认,曾受“新反对派”(不相信“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不同意党中央路线)领军人物季诺维也夫等人指使。同日《基洛夫法》公布,拉开肃反运动,也称大清洗的序幕。
从1934年12月1日至1936年,大肃反分两个阶段:1934年12月1日起至1935年,肃反对象仅是“谋杀基洛夫的凶手”;1936年进入第二阶段,审查的主要角色都是党和政府前领导人,肃反范围扩大。
1937年2月,联共(布)中央召开全体会议,讨论肃反问题,斯大林作了题为《论党的工作缺点和消灭托洛茨基两面派及其他两面派的办法》的报告,指出:要打胜仗,可能需要几个军,但是要破坏这一胜利,只要几个间谍就够了;要建筑一座大的铁路桥梁,需要几千人,但是要炸毁这座桥梁,只需几个人就够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