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末期的文化渗透有多猖狂?

2024-12-04 2758 2
作者: 希言寰宇 来源: 清希社

  苏联解体背景

  在1991年,那个曾经被人们誉为超级大国的苏联,如同一个巨大的冰山般解体,分裂成了15个独立国家。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北极熊”就此倒下,令人唏嘘不已。

  二战结束后,随着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各国开始将注意力转向战后利益的分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立和竞争逐渐浮出水面。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抗开始,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然而,这场旷日持久的对抗最终以苏联的败落告终。苏联解体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意识形态的溃败。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中,苏联无法抵挡西方价值观的冲击,最终导致了其政治体制的崩溃和国家的解体。

  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

  修正主义是一种在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偏离或否定原有道路和理论的倾向。

  例如,在您的爷爷的故事中,他辛辛苦苦挖了鱼塘,准备传承给儿子的养鱼事业。然而,他的儿子并不认同他的养殖规划,转而用新方法来填充鱼塘并种植果树。

  再后来,孙子又否定了父亲的种植计划,选择种地瓜。这种为了短期利益而忽视或否定长期规划的行为,正是修正主义的体现。

  在斯大林时期,政治环境严酷,赫鲁晓夫的处境如履薄冰。他在斯大林面前小心翼翼,这种状态就如同俗话说的“伴君如伴虎”。

  然而,当赫鲁晓夫上台后,他开始推行自己的修正主义理念。他进行了平反运动,并批判了斯大林的路线。

  他在1956年发表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直接冲击了当时苏联的政治格局。

  这份秘密报告在苏联国内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和骚动。对于外部世界,尤其是美国来说,他们像苍蝇闻到屎一样抓住了这个机会,大肆宣传社会主义的负面新闻。这导致了红色阵营中出现了意识形态的混乱。

  这份报告对许多苏联青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年轻的戈尔巴乔夫。他因此开始质疑自己的信仰和理念,这也为后来的历史变革埋下了伏笔。

  总体来说,修正主义是一种背离原有理论、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在政治领域中,它可能导致意识形态的混乱和信仰的动摇。

  毛主席对赫鲁晓夫的评价颇为深刻,他形容赫鲁晓夫的行为如同“捅了娄子,揭了盖子”,这样的行为对社会主义建设是极为不利的。

  毛主席进一步指出,赫鲁晓夫的行为无异于将一把锐利的刀子丢给了反动派,其影响深远且具有破坏性。

  到了勃列日涅夫的时代,修正主义的观念被完整地“传承”了下来。这个时期,尽管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但实则内部矛盾重重,修正主义的思潮在暗流涌动。

查看余下5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