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复辟后的苏联:(6)商品化的苏联社会

2024-11-22 478 0
作者: 《人民日报》 来源: 《人民日报》

  金钱是“万能法宝”,一切都成了商品,“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统治下的苏联,根本不是如他们所吹嘘的什么“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而是地地道道的商品化社会。由于苏修叛徒集团在苏联全面复辟资本主义,实行资产阶级专政,使苏联原先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和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逐步蜕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企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控制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商品货币关系已渗透到社会的一切领域和每个细胞,整个苏联社会表现为“一个惊人庞大的商品堆积”。

  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伟大的列宁鉴于在社会主义一定阶段商品货币关系不可避免地存在这一客观事实,曾反复强调,苏维埃政权在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的同时,要特别警惕和防止资本主义从这里孳生和泛滥起来。

  为此,列宁一九二一年在《劳动国防委员会给各地苏维埃机关的指令》中强调:“工人国家”必须使“资本主义关系只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要“控制这种关系”,“确切地研究这种现象的范围”,找出“对它进行监督和控制的适当(不是压制,确切些说,不是禁止)方法。”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集团上台后,公开背叛列宁的教导,鼓吹无限制地扩大商品货币关系。赫鲁晓夫带头鼓吹要把“产品自由买卖的原则逐渐扩大到一切经济部门”

  勃列日涅夫集团开始推行所谓“经济改革”以后,苏联经济学界进一步大造全力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舆论,大肆鼓吹卢布是“火车头”,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国民经济的“杠杆”等等。

  苏修叛徒集团不仅口头上这样讲,而且行动上正是这样干的。多年来,他们通过一系列决议、条例,取消对商品流通领域的种种限制,无限度地扩大商品交易的范围。这首先表现在生产资料的自由买卖上。

  早在一九五五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就决定取消一九五一年最高苏维埃通过的关于禁止出售、交换不用的设备和材料的规定。

  一九五七年开始推行产销单位的直接售购制度。

  一九五九年苏联又决定对一些重要的生产资料,如汽车、拖拉机、电机设备等实行自由出售,取消这些物品的统一调拨分配制度。

  一九六五年,苏联《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规定:企业可以自由买卖“多余”的生产资料,可以出租“暂时不用”的厂房设备。目前在苏联各地都有生产资料自由市场,买卖的产品从机床、起重机、发电机、汽油、无缝钢管、仪表直到火车头,应有尽有。

  至于在农村,苏联一九六九年颁布的新的《集体农庄示范章程》规定,集体农庄主席有权支配农庄的财产和资金,有权自由买卖农业机器等生产资料。

查看余下6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