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与霸权斗争不适用“以斗争求团结”的说法
中国正在同霸权打交道,究竟应该怎样打好这个特殊的“交道”呢?
在这个问题上,不同的中国人有不同的主张,目前特别流行这样一直说法,那就是所谓的“以斗争求团结”。
与那些反对中国应该进行反霸斗争的人不同,持这种说法的人并不排斥中国应该进行反霸斗争,但他们认为,进行这种斗争的目的,并不是要粉碎或打退霸权的进攻,而是为了求得更好地去团结霸权,更好地维护中美关系,以期实现同霸权斗而不破的“双赢”目标。
同霸权也要搞好“团结”,这样的说法真的能够成立吗?
为此,我们需要首先交代一下“以斗争求团结”这一战略策略的历史由来。
“以斗争求团结”,并非是当代中国“专家”“学者”们的发明创造。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但抗战中的国民党对抗日三心二意,对“剿共”却非常积极。面对国民党方面所掀起的反共高潮,我党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策略,通过这些举措,既维护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大局,又坚决地打退和粉碎了国民党的猖狂进攻,为此,毛泽东主席总结提炼出著名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原则,用以概括和指导打退国民党反攻高潮的斗争。历史事实证明,以“斗争求团结”确实是宝贵的战略策略经验。
现如今,在对外关系上借鉴我党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这样的学习精神值得肯定,但关键是要根据历史条件不同、具体对象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运用。自二次大战以来,美国已经堕落成为一个帝国主义霸权国家。对于这样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应对战略和策略。
新中国建立之初,美帝国主义伙同着一群走狗帮凶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为达成这样的目的,他们对新中国进行全面的封杀,封杀之严密,以至于连新中国的对外贸易都无法正常进行,不得不成立中波轮船公司,让中国货轮挂着波兰国旗跑海外运输。在朝鲜半岛与中南半岛上,中美两国则兵戎相见、大打出手。在这个时候,中国同霸权之间完全没有什么“团结”可言,也不存在什么“双赢”,而是你死我活的较量。
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全球战略格局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新霸权异军突起,构成中国最主要的战略威胁,相比之下,老霸权则处于相对衰落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基于战略平衡、力量均势的基本逻辑,霸权美国成为中国全球新反霸统一战线可以争取和利用的对象。一定意义上说,也可以认为此时的这个老霸权是中国可以合作的对象,但这个对象同中国之间依然存在根本性的矛盾与冲突,彼此之间只能是既联合、又斗争,理所当然,也可以借鉴当年抗日统一战线“以斗争求团结”的经验,实行“以斗争求合作”。但“合作”与“团结”,对象是不一样的。“团结”是对自己队伍内部而言,包括统一战线内部的我友之间;“合作”范围就非常广泛,包括对敌方阵营成员,只要有利也可以合作。正因为这样,所以人们看到,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北京机场欢迎仪式的背景是“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的大标语。既欢迎、又打倒,正确的战略策略逻辑就是这样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