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之:从中韩文化之争看文化申遗
〖文前说明〗前两天写了一篇《门票经济》,揭露门票经济是掠夺经济的本质。现再重发2015年的一篇《从中韩文化之争看文化申遗》,配合说明《门票经济》一文。希望能有所裨益。
前有端午文化被韩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抢注,今有(注:2015年)拔河运动又被抢注,韩国在文化申遗上侵犯中国文化的传说还有很多,未来造成事实侵犯的可能性还会增大。
韩国属于中华文化圈,在中国古代朝贡体系里,朝鲜半岛附属于中国政权,朝鲜国王称帝摆脱宗主国中国,一是半岛近代受到西方列强和日本的殖民威胁所迫,二是宗主国中国也被西方人打趴下而不能保护朝鲜,朝鲜为求自保,僭越了自古以来的藩属体系,从此半岛就完全脱离了中国而独立。朝鲜半岛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差异并不很大,在明亡之后,朝鲜李氏王朝不认同满清政权,继续沿用崇祯年号,视自己为明王朝的延续。可以说韩国文化完全是中华文化在半岛的一个分支,诸如端午、春节、中秋等等节日都是根源于中国大陆。
现代以后,世界各民族基本上完成了民族独立,国界线清晰明确,在国界线之内,虽然不同国家之间也还有相互不断的文化交流,但本国政权和文化都以独立主体的形式各自发展而不再有隶属。特别对历史上的中华文化圈,渊源于中国大陆文化的原各藩属国文化,在现代政治结构内,传播范围广的中华文化,就不可避免地分属不同的国家了。被韩国抢注的原中华文化也就不奇怪了。
暂且不谈中韩之间文化的争夺。我想深入要谈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搞起来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来看一看这是一个怎样的项目。
说起联合国和联合国的各个组织,向来不会有人去怀疑,总是视联合国为正义,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公益,连同申报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是相当自豪和光荣的大事。
除了所谓的物质遗产不能被人搬动外,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可动的,在文化特性上说,是传播流动的。而人类的各种文明和各个文化,从来都不只囿于一地一域独立发展而成,相互融合借鉴吸收以致全部采用,都是历史上经常发生,还以韩国为例,即使大韩帝国建立,朝鲜半岛的官方语言一直是汉语,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废除汉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搞的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世界多数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体系内,是符合了资本主义思想逻辑的。资本主义的私有化制度,对任何一物都要确定其权利归属性,这是我的,那是你的,即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体现。分出你我的归属之后,附属于物之上的一切价值才能具有其商品性,才能完成用来交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