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之:忠君与大一统


  谈及中国,人们津津乐道中国的大一统,为这大一统,能总结出很多理由来自豪,流行的常见地理决定说,文字统一说,文化先进说,不论什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总要走向大一统。以证其正确,总会拿欧洲来比,看似结论都十分正确。而这看似十分正确的说法,却不能深究,一究就麻烦,比如地理决定说,地理封闭莫过于印度次大陆,但英殖民以前,次大陆则是万国林立,印度自古只是个地理名称。文字统一说?十九世纪以前一两千年来,朝鲜安南琉球也是汉字区,但为何没有大一统到中国?而大一统下,满蒙藏回疆这些占了现代国土疆域过半的地区,对民国以前的历代王朝都不算汉字区。而文化先进说,则是我们有人单方面自陶自醉,蒙元满清近代挨打是解释不了的。故中国大一统是另有因缘的。

  给出最直接的根源,大一统唯在于忠君,地理封闭、文字统一只是起到促进和巩固的作用而非主因。

  封建王朝已相去遥远,我们已难以想象封建王朝的忠君是个怎样的存在,但文字是有记载的。

  大一统以始皇帝统一六国为界,其前是周王的天下,夏商暂不论,文武兴周,"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周礼·夏官·职方氏》)天下文明的核心区在河渭两岸,其外地区阔广人稀,丛林广布,鸟兽横行,核心区不足以分封,只得向外分封,齐燕晋鲁,吴吕陈隋,七十一个诸侯国分茅裂土,育民耕疆,拱卫天子。虽然封国自治权很大,但人们的普遍意识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土王臣思想不是周朝建立,早到尧舜时已有之。周朝分封制要求诸侯国都要定期奉贡朝觐天子,还要出军听从周天子征伐,周天子是诸侯国和天下万民至尊的共主。周天子分封,有历史阶段的局限,那时还没有更好的交通去开拓和统御更远的地方,越远离王室的诸侯国,自治权越大,承担的赋役越少。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分封制是当时天子开疆扩土最好的方式,权大赋少也并不影响周天子在诸侯的至尊之位。周王室延续八百多年,即使春秋乱世诸侯征伐,霸主们打的旗号都是“尊王攘夷”。

  九服制度为其后两三千年的华夏地区开拓了疆土,繁衍了人口,向外扩展了文明。

  秦始皇实行郡县制以后的历朝,以郡县制为主,分封制为辅,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皇室宗亲始不再向外分封,但郡县制从秦创立以来,中央高度集权,地方各级官吏悉由皇帝任命,代表皇权治理一方,是直接来自朝廷的命官,地方重要事务悉决于朝廷,如死刑权历来都是朝廷权力。儒家独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又巩固了郡县制,朝廷命官必须得忠于皇帝。人之初教育即是这样,不论为文为武,为官为民,都必须无条件忠于朝廷,忠于皇帝,否则,就犯了忤逆之罪。“十恶不赦”的十大罪中,谋反、谋大逆、谋叛、大不敬四种所惩罚的都是不忠,自北齐划定“十恶”,历朝都将“谋反”定为首恶,惩罚是极端残酷的,处以剐刑,户灭三族,维护的就是“忠君”。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为人灌输的第一个意识就是“天地君亲师”,忠君总是排在孝亲之前的,忠孝不能两全时,教育人要先忠而后孝,先忠的受到褒奖,先孝的为所不齿。

查看余下6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