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这是花木兰?


  前几年,很多人就对《花木兰》真人电影抱有期待,不谈别的,就冲着刘亦菲饰演花木兰,很多人也是想看的,再加上迪士尼擅长打造他们的“公主”,大家感觉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结果2020年《花木兰》真人电影一出来,大家大跌眼镜,这拍的个什么玩意儿?既没有大场面,又没有高超特效,剧情老套,还是女巫、魔法、“真气”、阴谋那些老黄历,堂堂两国大战,拍成了村里械斗,甄子丹老师把咏春拳耍到了古代,所谓的“中国味道”,就是高了一点曲艺、茶艺,感觉美国人拍东方电影,除了这些就啥都不会了,提起东方、亚洲,就是各种诡异、猎奇、神神怪怪的玩意儿。

  怎么描述呢?美国式中餐吃过吗?“左宗棠鸡”,就是那个味儿。

  你说这是中国版“神奇女侠”也行,“女版黑豹”也罢,总之不是什么花木兰。披着“女权”的皮,拍的却是封建时代价值观......一千多年前的《木兰辞》本身,都比这玩意儿更“女权”,更“现代化”。

  永远不要对美国式的“中国故事”抱有幻想。

  “花木兰”,和“上气”、“黑豹”、“黑寡妇”之流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他们都是西方价值观加持下的“异域英雄”,他们的敌人,要么是“女巫”,要么是“暴君”,要么是“邪恶的爸爸傅满洲”。嗯,你再看看李连杰在《花木兰》中扮演的那个愚蠢的皇帝,中国哪朝皇帝长得像“傅满洲”?当然,李连杰不是第一次在美国电影中演皇帝了,最令人发指的,是《木乃伊3》中那头秦始皇化作的“三头魔龙”。

  这种“白左”套路大家都看腻了,反正帝国集权者一定不是好东西,大义背后一定有见不得人的阴谋,但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爱一定会感化世界,女角开个挂,怎么都能赢。

  你不要责备人家拍得不好,因为不管换谁来拍,都是这个套路。

  你也不要强求西方放下身段来正经“了解中国”,在近现代,在西方看来,咱们不是主流文明,咱们是世界边缘的“蛮夷”,人家凭什么要了解我们?不给你都弄个金钱鼠尾的发型就不错了。

  真有本事,是日后掌握了话语权,咱们也把西方的故事拿出来拍电影、胡编戏说一下他们的文化,还能畅销全球,那才叫“文化输出”。

  很多人拿98年迪士尼的动画片《花木兰》做对比,认为动画片的水平高多了,确实,动画片的表达手法更讨喜,但本质上并没有不同,你说她是花木兰可以,说她是“灰姑娘”未尝不可。

  你把花木兰换掉,换成一个印度人、阿拉伯人、非洲人……大家可能就不觉得那么违和了,因为这正是美国人擅长的“异域风情”表现手法。

查看余下5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