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之:漫谈水灾、中美冲突,及新时代的中国经济之未来
一
今年是多事之秋,我们和全世界都还处在防治疫情期间,很多社会活动还没恢复正常,这个夏季又雨水偏多,南方多省洪涝灾害,长江流域刚稍缓了一下,大水又移到了淮水,受灾最严重的数安徽,好几个蓄洪区蓄满了洪水,看多了被毁掉的家园,又爆出了南京秦淮河河水大涨,而河堤被人掏洞建餐馆和酒吧的新闻。
大水多年没来了,蓄洪区住了人,河堤里挖了洞,要说受灾,与其说被大水冲毁家园,倒不如说祸是自酿。中国人常说,天灾人祸,什么三分天灾,七分人祸,都爱把灾害更多成分地归咎到人的身上,而人呢,自然要骂官的不作为或者瞎作为,官永远逃不了责任,但有的群众也很可恶,河堤他敢挖洞建房,挖了就挖了,河堤一线上的人们也该反对他,但往往也没人敢出头,都是大不了祸来了一起受着。挖洞建房,有关部门审批与否,无以知道,但见而不处罚,责任首先还得政府部门负,所以新闻出来后,立刻也就拆了。蓄洪区也是,查阅沿淮行蓄洪区的有关法律法规不难看到,先要迁出蓄洪区居民,再是对蓄洪区有减免税费和补贴政策,但在利益诱惑下,有多少人还不愿离开呢?直到大水一发,便说自己成了受害者,有人说:“上保河南,下保江苏”,也很让人感动,但明白道理的人知道,从河南流下来的河南不用保,黄河淤泥抬高地势后的江苏没了淮河的出海通道,淮河水一大,受害地段主要就在安徽,所以那些蓄洪区对安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向来如此,蓄洪区住人建家园,捞补贴也好,河堤里挖洞建门市也罢,其实都是官民在一拍即合,特别是市场经济里,但凡能用来得好处的,有好处可捞的,就不会白白浪费和放过,群众一哄而上,然后法不责众,管理者默认,也就成了合法,或者管理者自己主动放开,那叫发挥最大经济效益。这都是我们中国人只爱图眼前,贪小利,而未来可能的险事,那就太虚无缥缈了。长江流域也是如此,那些蓄储洪水的水泽湖泊早没几个了,或建了城镇,或种了庄稼,搞的江水只能夹在河道里,上下游一起暴雨连天,让水往哪儿流呢?要说人祸,其实官民人人都有份。若能吃今年大水的教训,别再挤压大自然伸腿展脚的空间,也别再光吃毛主席时代水利工程的老本,要年年想着去兴修水利,那么就是减水患于未来,也在造福自己和子孙。
二
另一件是中美两国关系紧张起来,美国关闭了中国驻休斯敦领事馆,中国对等关闭了美国驻成都领事馆。外交之事,一切都是对等,对等关闭即可,但在成都美国领事馆前放鞭炮,各路官媒记者几天蹲守想抢着直播什么,不仅不符合外交礼仪,也显得我们中国人情绪上太容易愤恼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