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猝死背后的经济真相
一名劳动青年在工人祖国的西陲,在为资本新贵拼多多坚守边疆的过程中猝死,可能是2021年开年之际最大的讽刺。
如果说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有什么不同,青年的变化或许首当其冲。如果时光倒流,退回到1963年,人们一定会在《冰山上的来客》的荧幕前,为解放军守疆战士的勇气、智慧和爱情动容。那个年代的“守疆”,风雪残酷而又满怀激情,无数青年正是在这个战场上,践行着着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忠诚。58年后,同样的青年也在“守疆”,只不过这个疆,彰显着人类历史的另一种面貌。
一、常态的加班:工人和“打工人”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劳动者加班就渐成了常态。19世纪的英国工人,最小从五岁起就开始做工,成年之后一天要工作12至14小时。由于超长时的工作,很多工人都发生了身体畸形的现象。【1】在中华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黄金十年”中,工人普遍工作12小时,有些甚至高达13、14小时。【2】
令当代人心心念念的八小时工作制,直到1919年的巴黎和会(下属的国际劳工会议)召开时,才以宣言的形式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认可。1935年,国际劳工组织又通过了施行40小时工作周的决议。但是国际劳工决议不具备约束力,即便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罕有真正实行8小时工作制的。20世纪70年代,信息产业在美国首先兴起后,白领工人逐渐取代了工厂工人,“打工人”虽然不用站在流水线上组装零件,但却不得不继承工厂工人加班的职业命运。
2020年尾,南都民调中心发布了《职场压力与加班状况调查报告》。其中提到,超七成受访者需要加班,近半数受访者表示每周的加班时长在10小时左右。与2015年的调查相比,5年后的职场人士的工作压力显著增加,超五成的受访者感到自己有着很大压力。【3】
当代“打工人”的加班工作在互联网企业里体现得淋漓尽致。2019年3月,有程序员在Github创建了名为“996.ICU”的页面,短短两天内便获得5万次收藏,一周内便冲上了Github的月榜。随后,马云、刘强东等企业家发表“福报”言论,很快遭到了主流舆论的调侃。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拼多多员工的“如厕自由”问题在2020年8月冲上热榜,引发“打工人”的集体共鸣。
众声喧哗之下,底层劳动者的辛酸无奈无从排解。舆论像是一阵风,猛烈地刮过却又带不走什么,996从两年前至今并没有什么改善。铁打的大厂,水一样流动的劳动者。
加班给劳动者带来多方面影响。1998年出生的橙子,在大厂工作,经常加班至两三点,“花儿一样的年纪”里,患上了颈椎病、肠胃病,失眠多梦、心悸气短,整条左手手臂脱力却查不出病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