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公司拼多多又上热搜,这回是用户隐私
拼多多真是个宝藏公司。
说实话,笔者都忍不住有点喜欢拼多多了。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把互联网大厂的共性问题集中地在拼多多自己身上呈现出来。这哪里是要和友商拼个你死我活、攻城略地的样子,分明是通过真实呈现达成自黑,冲着教育全民去的。
这次暴露的是对用户隐私权的侵犯。
事情是这样的,一位小哥打开拼多多,看到拼多多的活动,邀请一人使用拼多多,直接提现100元。
这其实也是目前互联网大厂争夺用户的常用套路,头条极速版等都用过,实际也给不了100元,内里另有乾坤。
这位小哥算是个认真的人,将这活动的通告给截了个图,保存在手机相册里。
拼多多这邀请用户给现金的活动,果然与其它大厂的套路一样,一是没给到承诺的金额数,是个随机红包,二是不到一百元不能提现。也就是说,想拿到那一百元,还得不断给它邀请用户,而每次给的随机红包其实都不大,因此很多人也就半途放弃了。
不管怎样,它都用很小地成本,利用近乎免费的劳动力扩大了自己的影响。
小哥一看,这不是欺诈么,于是去找拼多多客服论理。
大厂的客服,或是机器回复,或都是套话空话,反正一线客服也没啥权限。对话中,小哥提到,自己有录像和截图为证。
奇葩的事来了,没多久,小哥就发现自己的截图被拼多多APP远程删除。这一图片被删除的情形还被vivo的手机系统给提醒了。
事情被捅到网上后,拼多多又发了一个声明,说是APP删除的是缓存,纯属误操作。
这个解释说得过去吗?
的确,现在的手机软件都比较流氓,一般必须要开启摄像头、录音设备、通讯录等功能的权限才能正常使用软件。
在这种情形下,虽然各大厂异口同声地否认,但事实是用户的数据隐私已经无所遁形。因此才会和朋友聊个什么,电商平台马上给你推荐一堆相关产品,哪怕你从未在该平台搜索过;用户的打字、聊天等,都会成为朋友圈广告商品“精准”推荐的依据。
但,主动远程删除用户数据,还是比较罕见地。
哪怕真如拼多多解释那样,是APP设计中有不足,删除的是缓存。可问题是缓存是在APP生成的相应文件夹中,而不是属于系统文件夹的手机相册(小哥已截图)。也因此,归属系统管理的照片被删除,手机系统才会发出提醒,照片已经被拼多多APP远程删到了回收站。
本来各大厂的手就伸得长,拼多多这手就更长了。
顺着这一次,还有网友扒出,拼多多的用户注册/登录,压根没有哪怕是做做样子的隐私条款。
在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用户的隐私谁来保护,海量数据安全如何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