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夹带私货的纪录片《76天》,它诠释不了武汉抗疫


  《76天》,一部近来突然大火的“武汉抗疫纪录片”,由于入选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大名单,且适逢武汉暴发疫情一周年,从而在大陆互联网受到了热捧。

  这部片子由吴皓、陈玮曦和一位神秘的“匿名人士”共同执导,记述了武汉从去年1月23日到4月8日期间76天的封城点滴。

  从时间来看,它不算新,去年9月14日就已经在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

  那个时候,武汉某老婆娘的充斥谣言与刻意抹黑的《老婆娘日记》,早都已经问世海外了。

  利用周末,我下载并观看了这片子。

  观后感只有一个:「它配不上诠释武汉抗疫,完全是一部夹带私货的西流片」。

1.jpg

  1.

  武汉之所以能够抗疫胜利、中国之所以能够锁住疫情,真正的独门法宝或者说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很简单,就仨:党的领导(举国体制动员)、公有制医疗和中医国家队。

  这三点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环、或其中任何一环有所折损,那么以中国庞大的人口体量,我们在2020这个疫情年的日子都不会比哀鸿遍野、彻底沦陷的欧美诸国要好多少。

  可惜,我完全看不到《76天》这部纪录片有一丝丝体现这三点的地方,一丝丝都没有。

  导演组通篇在讲述和记录的只有回锅再回锅的悲情,只有翻来覆去的煽情和伤惘——这不是在讲述抗疫故事,这仅仅是在用拳头揪着观众的衣领,逼着观众跟着它的镜头节奏去感动、去愤怒、去哭诉。

2.jpg

  正如所谓的“抗美援朝献礼片”《金刚川》(《八佰)导演管虎深度参与)的剧情,同样有不少泪点,但是一哭而过、当影院的大灯亮起时,我们会发现《金刚川》并没有回答好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能够在朝鲜胜利?

  是因为不怕死吗?是因为如许多煽情影片中那般,战士们动不动就拿命不当命得去送死吗?

  那是喜欢抓壮丁、然后拿壮丁当炮灰的国民党军爱干的事儿。

  共产党从来不搞这种人肉堆砌战术,如毛主席所言:“人是最重要的!”

  与之无二,《76天》一样没能回答“武汉为什么能够胜利”这个最根本的问题。

  1953年抗美援朝结束之后,不论是身在大陆的杜聿明们,还是孤悬孤岛的蒋介石们,都开始从不同角度重新反思三年对共战争失败的原因,并均从两个方向开始审视台岛所谓“反攻大陆”到底有多少胜算……

  去年春夏之交,当武汉解封、一场又一场公共集会重新回归武汉城市之时,逐渐在疫情中崩溃的西方国家领导集团亦是开始省思“体制的问题”。

  去年3月1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公开电视讲话:

  “此次疫情启发了我们,必须将某些商品和服务置于市场规则之外,将食物、防护、医疗和生活环境托付给别人是一件疯狂的事情。我们必须重新夺回控制权,建立一个比现在更独立自主的法国和欧洲,一个牢固掌握自己命运的法国和欧洲。”

查看余下7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