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泽东时代光辉照耀下——再谈《平凡的世界》

2021-01-28 3152 3
作者: 曲折与光明 来源: 乌有之乡思想

  十多年前,有感于《平凡的世界》被冷落,和自己对此书的感情,写了一篇《写给路遥》的文章。到现在《平凡的世界》又火起来了,就又想说几句。

  我一共买过三本《平凡的世界》,前两本都是盗版的,最后一本是正版的,三本书我都在不同时期送给来自农村的年轻同事了,此书我自己读过大概六七遍,从中可以看到我对该书的热爱。从1996年到2006年,《平凡的世界》成了我唯一的精神家园,直到我在晚报上看到了马社香老师的《前奏——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

  我记得在《平凡的世界》的扉页上印着这样的字样(大义):这是一群思想品格高尚的人,和他们在一起,你会感觉到思想的升华。

  《平凡的世界》之后,上述内容的文字在主流出版物上鲜有所见了,人们不再追求高尚——游戏人生、顽主、我是流氓我怕谁,丰什么肥什么……成了文坛的主流。

  所以,那个时候 “文学”成了一个贬义词,“爱好文学”由一句夸人的话,变成了一句骂人的话。如果一个不了解当时社会风气的人,还照老样子夸奖一个年轻人(比如说做媒的时候):“这孩子不错,爱好文学。”那就很可能遭到一连串令人尴尬的“回击”:“你才爱好文学,你们一家子都爱好文学。”

  在当时社会的那种氛围下,我对文学特别是当代文学慢慢地失去了兴趣,直到1996年我在地摊上看到了盗版的《平凡的世界》(虽然1988年的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经播讲过,但青春躁动下的我根本没有听进去)。书中的那些高尚的灵魂,伴随我度过了十几年的时光。虽然以后《前奏 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出现了,我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这种转变是与《平凡的世界》的熏陶分不开的。

  当时的文学(以及各种艺术)早已是“大雅久不作”,不说那些地摊文学或者地摊文学级的《费城》、《风入废屯》等等,就是稍微正经一点的不是无病呻吟,就是宣扬自私自利的价值观的。电视台也靠炒金庸的冷饭过日子,而且画狗不成反类其鼠(本来是画虎出身,偏要去画狗,自取其辱);真是让人感到憋闷。所幸还有《平凡的世界》在,聊以慰藉(还有浩然老师的《苍生》也是一个亮点,也很喜欢)。

  所以本世纪前后一个时期,我对《平凡的世界》情有独钟,不管主流社会主流媒体,多么不重视它,我也到处去宣传它普及它。我搜集到了能够搜集到的路遥老师的所有资料,读了他的文集,感受到了一个高尚的灵魂。

  在我年近六旬的今天,回头看看我思想发展的历程,再看看又一次火起来的《平凡的世界》,我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查看余下7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建议作者看看本网站2021.01.23《一个超级文人的反毛反社嘴脸——简评路遥及其》这篇文章。
0条回复
这部小说我读了一小部分,越读越别扭,总觉得似是而非,什么地方在扭曲和压抑着,读不下去,就放一边干别的去了。
1条回复
羽目辉映重瞳@qq踏浪赏荷:他的《人生》读着也不舒服,总觉得路遥这个人心态扭曲阴暗,失衡,有种骨子里的自卑和说不出来的仇恨感。也许是我欣赏水平太低?
4年前•Liaoning   30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