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革命还是上学? ——《觉醒年代》观后感之二


  李大钊同志,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这样一代伟人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呢?了解和学习李大钊同志的有志青年时期的历史,对于当下的青年更好的为共产主义奋斗意义非凡。

  李大钊同志1889年出身于河北的普通农家,那时旧中国已是风雨飘摇,就像一条破船随时可能沉没,而百姓生活更是水深火热。虽出身偏僻,但是少年求学时的李大钊已能够感受到民族危机。他心系国家和人民,努力求索救国救民之路,这是他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基础。

  1907年,李大钊考取天津的北洋政法学校,这是一所专科学校。虽然学业繁重,但是六年的学习使李大钊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学校管理严苛,学生备受压制,因为学生在食堂吃饭和厨师要酱油而引发“酱油风潮”,学校领导说学生要起义,报了警,引来大批官兵把学校团团包围,导致八名学生被开除。

  更为重要的是,李大钊在这六年里成长为一名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在校期间,他经历了清朝覆灭民国建立这样改朝换代的大事,整个社会极其动荡,学校也不例外。李大钊积极参与学生运动,支持革命。1912年冬,为了宣传共和,他开始筹办报刊并加入了社会党。

  本来辛亥革命成功,国内革命形势大好,不料胜利果实落到了北洋军阀手里。多少人寄予光明希望的民国上空笼罩着黑暗和乌云。1913年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大肆反扑,屠杀革命党人,孙中山、黄兴等人被迫再次流亡国外。

  山河依旧,不少革命者陷入消沉与迷茫。李大钊同样如此,社会党领袖被杀,他在北京创办不久的报刊也难以为继,他沉痛地写道,“一事无成嗟半老,沉沉梦里度春秋”(领袖也有过迷茫的时候啊)。该何去何从呢,救国的良方是是什么呢?

  革命低潮,这是每一个革命者都会遇到的问题。有人消沉了,甚至绝望自杀;有人堕落了,与反动派同流合污;有人做了逃兵,回归主流……还有人在苦苦摸索……

  迷茫中的李大钊遇到了一个机会,那就是学校在选拔优秀毕业生赴日留学。由于李大钊成绩优异,所以被推选赴日留学。或许那里有救国救民的良方呢,于是李大钊辞别妻儿东渡日本,在日本度过了三年的求学生涯。

  这个无奈之举看似无关紧要,但是对于李大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对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假设李大钊当时没有东渡日本求学,他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时间不知道会晚几年;他可能见不到流亡日本的辛亥革命领袖,其中包括日后推荐他担任北大图书馆馆长的章士钊……

查看余下5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