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的20年不谈政治,可能吗? ——《觉醒年代》观后感之五


  新文化运动之前,陈独秀是一位激进的革命党,曾经和蔡元培一起在上海研制炸药,密谋炸死清廷主要领导,发动革命。无奈,那个时代的革命者无法摆脱屡战屡败的命运。众多优秀的革命者牺牲了,如秋瑾、林觉民等;也有人觉得国家无药可救,民众愚昧不堪,悲愤自杀,例如蹈海自杀的陈天华。

  后来民国建立了,可胜利果实却很快被北洋军阀窃夺,革命者又发动了二次革命,仍然是无情的失败。这不能不使人抑郁乃至丧失信心,怀疑中国到底还有没有前途。就连文化革命的闯将——鲁迅,当时心头也是一片乌云,躲进小楼抄了四五年的古碑帖。

  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独秀流亡日本。痛定思痛后,他觉得的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国民素质太低。在这种情况下,革命党再努力也无法唤醒沉睡的群众,即使建立了共和,也会复辟,革命自然无法成功。

  于是他抱定宗旨,中国要进行政治革命,必须从“思想革命开始”,“要改变思想,须创办杂志”。在《新青年》创刊时,陈独秀就申明:“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由此,他以《新青年》为阵地,开始了改造国民思想的战斗。并且他坚持“二十年不谈政治”,要集中精力搞文化宣传,这一点与后来加盟《新青年》编辑部的胡适博士不谋而合。

  可是,陈独秀后来为什么又食言了,开始大谈特谈政治?

  影片中给出的原因是北大学生上街公开宣称新文化,反对儒教的三纲五常,被警察以“扰乱社会治安”的罪名抓捕。真实的历史我们不得而知,但不谈政治就无法将新文化运动继续推进却是事实。

  因为搞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思想,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平等,这就是政治的一部分。当它尚没有威胁到统治阶级的统治时,可以不受阻挠地搞文化宣传。但是革命就是要扰乱旧社会的“治安”,就会招来反对。随着新文化运动推进越深,同旧思想以及旧势力的冲突就越大,矛盾就越难以调和,不得不采取“政治”手段来解决问题。

  不谈“政治”不行了。

  马克思说,任何时代主流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怎么能允许你宣传自由民主?统治阶级不是傻瓜,当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他们的统治时,他们就用手中的权力对其进行压制。

  所以,单纯的学术研究是不可能的,它或者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为被统治阶级呐喊。如果像胡适或者像陈独秀最初设想的那样,“二十年不谈政治”,《新青年》或者是被政府收编,或者是成为无关痛痒的学术刊物。

  那么,政治究竟是什么呢?

  政治是上层建筑的主要部分,是阶级斗争的集中体现。

查看余下4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