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改期提案背后:对毛泽东时代的另一个误解


  在昨天关于两会的新闻中,笔者注意到“将教师节调整改设于孔子诞辰日”的建议获得了53名全国政协委员的联名提议的报道。

  参与提案的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指出,

  “9月10日,没有任何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作依托,不足以体现这一天的重要性。鉴于此,我们建议将教师节日期由9月10日调整改设于孔子诞辰日(9月28日)”。

  这条新闻在今日头条转发后,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评议:

  其中点赞最高的两条评论是建议取消“特定职业纪念节日”;也有网友认为,调整时间可以,但没必要改在孔子诞辰日,认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产物”;还有网友忧心现在的师德师风建设,以往在教师节这一天形成贿赂、攀比之风,担心设立教师节对促进师德师风适得其反……

  长期以来,热爱毛主席的普通群众一直在质疑为什么将教师节设立在9月10日——质疑的对象实际上是拿不上台面来说的,前几年只有贺卫方等少数公知公然拿这个日子来诋毁毛主席和毛泽东时代。

  关于在9月10日设立教师节的意义,流行的说法是:

  “教师节意义,就是为了提高教师在社会和政治上的地位,使得教师成为最受关注和羡慕的职业之一。这样就更有利于大家去关心教育事业,也能让整体的文化素质提高。”

  而百度百科给出了所谓的历史原因:

  笔者不知道这算不算是“85教师节”提案者最初想法,但“特别是1957年以后,在左倾思想影响下,教师不受重视”这种说法是严重违背历史事实的。

  笔者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提供的数据,整理了各主要年份各级学校专任教师人数的对比图表:

  对教师的重视,背后其实反映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从上面的对比图表可以看出,毛泽东时代、特别是毛泽东时代的最后十年。从小学到高中的教师数量实际上一直是稳步快速增长的,到1976年每万人拥有的中小学教师数量甚至处于历史的顶点,这种现象跟毛主席“五七指示”的发出有着密切的关系。

  另外,统计局的数据里还有各级各类学校的数量统计,从数据看1975-77年,学校数量也是处于历史最高点,此后开始衰减(见下文);毛泽东时代是将学校一直开到了农民家门口,这与后来“撤点并校”的方针截然相反。如果,毛泽东时代做到这样的程度了,还不叫重视教育、重视教师,那么怎样才算重视教育呢?

  到捌玖十年代打工潮兴起,珠三角、长三角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人均初中文化程度,这在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完全是无法想象的。这被主流经济学家当作人口红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打工潮的兴起同时也意味着农村衰落以及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开始,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暂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查看余下7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