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外资品牌是如何吃中国饭砸中国碗的?
3月25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华春莹在回答“H&M、NIKE等公司拒绝使用新疆产品声明为何现在引发中国网友的声讨和抵制”时指出,“现在中国老百姓不允许一些外国人一边吃着中国的饭,一边砸着中国的碗”。
此次事件,让那些“吃中国饭砸中国碗”的外资品牌一一暴露出来,引发了全民的强烈声讨与抵制。
那么,它们究竟是怎么吃中国饭的呢?
以美国知名服装品牌耐克为例,姑且不说去年全球“大流行”,中国市场成了耐克在全球实现正增长的唯一市场,仅以2018年为例:耐克全球营业额363.97亿美元,盈利19.33亿美元;而耐克大中华区2018财年营收达51.34亿美元,息前利润竟然高达18.07亿美元。
就算刨除美国税改导致的耐克全球总盈利下降(同比下降54%),耐克大中华区的净利润也能占到耐克盈利的近半壁江山!这主要得益于耐克利用小资崇洋媚外的心理在大中华区的特殊定价策略,真当中国是“人傻钱多”吗?
因为中国民众的抵制,耐克、阿迪达斯股价应声大跌,耐克一夜之间市值蒸发71亿美元,阿迪单日蒸发约35亿欧元。不过耐克似乎并不怎么担心,毕竟有“NBA从遭全民声讨到复播不过短短数月”的“前车之鉴”。
耐克在中国“恰饭”,靠的不仅是中国高利润的庞大市场,自1980年进入中国在北京设立生产基地,耐克已先后在中国设立十几个制造工厂以及众多的代工厂、配套工厂,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在中国生产的运动鞋占到了耐克全球市场的90%以上。
与芯片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不同的是,纺织服装业并没有特别高的技术含量,在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之前,中国已经是纺织业大国,纺织女工更是成为六七十年代中国女性工人的代表。“以市场换技术”的荒谬逻辑在纺织服装业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耐克、阿迪为代表的外资品牌之所以能够成为所谓的“高端品牌”,主要得益于其更加严苛的生产采购标准。当然,这也意味着更高的制造成本,但是在丰厚的品牌溢价面前,增加的这一点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一双成本一百元的鞋子,可以被耐克卖到千元以上——而造就耐克神话的不仅仅是耐克自己,要知道,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始,耐克就是中国男篮等国家队的赞助商,至今没换过!
当然,耐克大概要反驳了,一个常见的说法就是它给中国提供了就业机会。事实上,一双成本百元的耐克鞋子,人工成本占比不到10%,耐克的惊人高利润背后是血汗工厂里廉价劳工日复一日的加班!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