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先生:94年后,我才开始读懂你……

2021-04-28 7805 0
作者: 青年马小二 来源: 社畜码头

  1927年,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一名伤痕累累、留着八字胡的人被绑上了刚从西欧进口的,“时髦“的绞刑机。

  为了惩治这块硬骨头,处刑的人特别使用“三绞处决”法以延长痛苦,绞刑进行了整整40分钟

  1

  印 象

  很久以来,我对李大钊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历史教材上他那幅留着八字胡的照片,以及那句著名的话——“试看未来寰宇,必是赤旗的世界”

  说是最深刻的印象倒不如说是唯一的印象,不仅是我,可能很多人对李的印象都比较淡薄。

  毕竟这位“盗火者”的生命如此的短暂(只有38岁)。从他宣扬马列开始,到他英勇就义,更不过短短10数载,十年时光对一个人来说或许很长,而在历史中不过匆匆一瞬。

  但是,人的价值与意义从来不是以生命的长度来衡量的。

  1917十月革命到1927李大钊就义,虽然只有短短十年,但这是中国革命史上极其重要的十年,也是决定中国未来几十年命运的十年。

  马克思说过“革命是历史火车头”,在那个历史加速度的时间里,中国社会的形势每天都在急速的变换着。

  关于这一点,只要看这时期发生的许许多多永载史册的事件就明白了——五四运动、党的成立、国共合作、北伐战争、4.12政变……

  每一件都对中国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我们几乎在每一件事件中都能看到李大钊的身影。

  2

  青年时代

  从青年时代,李大钊就十分关心国家社会的前途命运。日本留学时期,他就组织早稻田大学的一批同学们成立了“中国问题研究会”,关注中国的问题,研究中国的出路。

  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但对当时的李大钊来说,马克思不过是许许多多的社会理论学家之一,社会主义也不过是形形色色的社会理论的一种罢了。

  1915年,因为参与倒袁事件,早稻田大学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理由开除李大钊。但这却更加坚定了李大钊回国干革命的决心,“革命与学业孰轻孰重?”他选择了革命。

  但是,像那个时代的所有致力于探索社会出路的青年一样,年轻的李大钊探索着,也迷茫着。

  他为劳苦大众呼不平,勇敢的和守旧势力作斗争,但是面对形形色色的思潮和社会方案,也时常感到困惑。“英雄淘尽大江流,歌舞依然上画楼。一代声华空醉梦,十年潦倒剩穷愁。”

  1917年,李大钊为主编的《甲寅日刊》被查封,面对时局的动荡和自己的无力,他在苦闷中写下了这首诗。

  3

  新文化干将与党的创始人

  但是飞速变换的时局并没有给这位青年太多愁困的时间,在《甲寅》停办的同年,李大钊受陈独秀之邀进入北大,加入到了新文化战线中,两人作为战友,继续探索救国良方。

查看余下7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