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背后,是全民的“教育大跃进”
(一)
教育大跃进背后真相
如今的中国,在孩子教育方面,表现在诸如经济投入上,分数作业上,学习时间上,学习科目及难度上,都进入了全民的“教育大跃进”。喜乎,忧乎?
不论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还是地处中西部的农村,不论是官宦富商,还是山村野夫,家长们都竞相为孩子的教育加大关注和投资,课外补习遍地开花,脱产陪读司空见惯,大家都惟恐自己的孩子,落在后面。全民陷入“教育焦虑”。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小学生视力下降,触目惊心。
晚上做作业,要到十一二点。
高中补习到腊月二十八
农村孩子也找老师补习,有些周末送到城里补课。
再看中国教育的高地,北京海淀区:
上篇文章分析过,这是利益格局趋于稳定,社会经济内卷加剧在教育领域里的投射。同时,也反映出近些年,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拿得出钱,让孩子去读书了,去尽可能接受高一级的教育。
前几日,跟同事聊天,说到,现在孩子压力大。但其实,升学率(初升高)较15年前的我们,是提高了的。为何,因为,我们县城新办了一所公办高中,整体升学率是显著提高了的。但为何,现在孩子仍然那么大压力呢?
我说,表面看,升学率的确是提高了,但现在家长们对教育的重视,对教育的投入,是远远高于我们过去的。比如,过去,很多人初中没读完就出去打工,中考考不上也出去打工,家长们也不会想着,无论如何,得读个高中,这么小出去干什么呢。但现在,可不一样,从身边的实际来看,几乎所有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初中读完后,就出去打工,都要想方设法,读个高中,花钱去私立学校,也要读。同时,受社会竞争加大影响,能考上高中的,家长还希望孩子考更好的高中。
总结下来,就是,考不上的,竭力希望孩子考上高中,不能没书读了;考得上的,也期盼孩子考上更好的高中。而高中考大学,也是如此。
十几年来,情况变化这般大,原因便是上面分析的:
一方面,这些年,生活好多了,家长们有经济能力,去供孩子读书,在孩子教育上,有财力投入了。
另一方面,便是社会发展下去,家长们,也看到了,社会竞争加剧,没有文化没有技术没有文凭,以后的日子,只会更难过。
教育大跃进与教育资源的悬殊
不同家庭,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在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上,肯定是悬殊极大的,即“教育大跃进”的程度是不同的。
而教育资源的多寡,必然是影响学生水平素质的,影响升学和命运的。这是无可避免的,这是社会客观现实决定的,这是教育部门下文件发命令,也难以从根本上去解决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