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文字,龌龊内心,龙应台的小确幸里藏着什么毒药?
5月28日,台湾省疫情爆发第10天,新增+所谓“本土校正回归”,达到了600例。
这对于人口不到3千万的台湾省而言,已经是史诗灾难级:人祸!
而民进党当局却拼命地隐瞒真相,甚至于对于任何敢讲出关于疫情半个字真相的岛民立即抓捕、起诉。
喂喂,说好的“我不在乎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呢?如今台湾小民的尊严,哪里去了?
此刻,发明“我不在乎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的龙应台,没有学她的大陆同行那样写一本《台湾日记》,却给缺水、缺电、缺疫苗的台湾人,端上了一碗浓浓的兑了鸡精的鸡汤:
▲(图源:豆瓣)
“没有理由惶惶不可终日......每一个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都是个人生命配额的一天,这一天过去了,就永远地、决绝地,过去了。”
看似说了什么,其实什么也没说。
真想一巴掌扇过去:能不能说人话?!
01.
龙应台是怎么成长为一个不说人话的反动文人的?
这要从她的成长经历说起。
龙应台祖籍湖南衡东,1952年生于内战后撤至台湾的国民党军人家庭,父亲姓龙,母亲姓应,出生在台湾,所以叫龙应台。
在那个年代出生的龙应台,不出意料,接受了成系统的反G仇陆教育。
而在20岁左右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龙应台所在的台湾又出现了巨变:尼克松访华,台湾被“抛弃”。
龙应台这一代台湾人由此普遍产生了一个鲜明的特征,即身份焦虑:自己到底是中国人还是台湾人?罗大佑经典之作《亚细亚的孤儿》表达的就是这种焦虑和彷徨。
比龙应台更老一辈的人,这种焦虑要淡得多,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自己是“中国人”还是比较认可,而龙应台在这个问题上明显游移不定。
这种焦虑带给她细腻的性格和清新的文笔,很快出版了《这个动荡的世界》、《故乡异乡》等著作,并一举成名。
如果龙应台专心于文学,那倒不失文坛的一则佳话,但这个满身才气的“文艺女青年”,却开始热衷于政治,最终沦落为一个反动文人。
比如,龙应台作为一个文人,应该很有文人风骨吧?
可是龙应台却跪舔蒋介石,在蒋介石的85岁生日写了祝寿词并在晚会上朗读。
▲(图源:观察者网)
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台湾“解严”前夕,正处于热切希望突破现状、冲撞权威的年代,龙应台趁势摇身一变,大批蒋家专制独裁,在台湾《中国时报》等报刊发表了大量杂文,为这种思潮掀起了轩然大波,成为知名度极高的报纸专栏作家。
杂文以专栏文章结集为《野火集》后,马上风靡台湾,成为台湾人思想蜕变的教科书。
龙应台放的那把野火,烧毁了蒋家在台湾近四十年的统治。
十多年后,龙应台虽然移居德国,但当年手上的火把仍然在握,也成了国民党和民进党的拉拢对象。
1999年,马英九飞赴德国,邀请龙应台出任伪台北市文化局局长,龙应台欣然赴约。
可是龙应台很快发现,当官和当作家完全不一样,作家龙应台可以挥动如椽大笔,放言批判,点出问题而不必负责解决问题。
身份从作家转换成官员后,龙应台曾告诉媒体记者,当官后她才发现“大立实在要比大破难上百倍”,建设比破坏困难,批评比做事容易。
但作为一个文人,“学而优则仕”却驱使她在2012年,正式就任台湾伪“文建委”主委,随后伪“文建委”改为伪“文化部”,龙应台成为台湾首任伪“文化部长”。
可是,由于多重身份焦虑,龙应台的文化政策和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加剧了部分台湾民众的身份困惑。
龙应台自身的文化认同分裂,往大里说,加剧了台湾社会的文化对立;往小里说,妨碍了国民党内部的凝聚与团结。
马英九对龙应台的认可与重用,却成了台湾和国民党文化分裂、凝聚力涣散的重要原因。
国民党败选后,龙应台自然跟着下台,但是却借着自己的政治身份,在大陆混得风生水起,很多大学邀请她去演讲,也让她有机会开始向大陆灌毒鸡汤。
比如龙应台在北大的演讲台上,抛出了著名的“崛起和尊严论”:
“如果说,所谓的大国崛起,它的人民所引以自豪的,是军事的耀武扬威,经济的财大气粗,政治势力的唯我独尊,那我宁可它不崛起。因为这种性质的崛起,很可能最终为它自己的人民以及人类社区带来灾难和危险。”
“不要和我谈大国崛起,也不要和我谈血浓于水,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用文明尺度来检验自己的中国。”
这话的含义十分明显了,龙应台口中“军事耀武扬威,经济财大气粗,政治势力的唯我独尊”,指的是大陆,而小民就是指台湾。
龙应台的话翻译过来就是说:不要大陆崛起,只要台湾特权。
这恰恰是龙应台在任伪“文化部长”的时候,对外宣传中一直强调的重点。
而且龙应台把“大国崛起”和“小民尊严”对立起来,恰恰显出了她的“井蛙”视野。此话一出,她就将中华复兴同人民尊严进行了切割、撕裂,完成了恶意挑拨、诱导对立的任务。
可是,没有大国崛起,哪有小民尊严?
那些被炸毁的巴勒斯坦民居,被炸死的巴勒斯坦孩子,不要说“小民尊严”,你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没有。
1949年以前,是中国百年屈辱史,小民们的尊严在哪里?
龙应台哪怕稍微学点历史,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难道非要连南海的九段线都守不住了、海上商路都无安宁了、中国外贸商路被掐断、无数制造业工人失业,小民才有尊严?
经济上财大气粗?难不成要像台湾那样连防疫物资都不够,连疫苗都搞不出来,小民才有尊严?
政治上唯我独尊?难不成要像蓝绿营那样为了建个方舱医院都要来回扯皮?
最最搞笑的是,龙应台在发表“我不在乎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两年后,却被爆出买了千万台币的大陆国债。
不在乎大国崛起,还买大陆国债?大国不崛起,她的钱岂不是要赔了?
其实,她不是真不懂“小民尊严”与“大国崛起”的关系。只是因为看不惯我们“大国崛起”,台湾地区却发展停滞,就把难以量化的“小民尊严”当武器。
再比如2016年的港大打脸事件。
2016年10月,龙应台在港大,举办了《一首歌,一个时代》的讲座。
开始,龙应台先定了个很文艺的调:“一首歌是时代、是历史,更是每一个人的回忆与安慰。”
然后,龙应台就兴高采烈地播起了自己在童年学的一首歌——《反攻大陆歌》。
在飘扬着五星红旗的地方,唱反G的歌,这不是挑衅是什么?
果然,打脸的来了。
当龙应台问台下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歌时,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周伟立拿到话筒说:“我想起进大学的时候,许多师兄带我们唱《我的祖国》”。
这下轮到龙应台傻眼了。事后她说:“我非常惊讶,在香港这个地方,说自己喜欢红歌,需要勇气”。
这话就很莫名其妙了,在中国的领土上,只允许她唱“反攻大陆”,不允许别人唱“我的祖国”?
这不是双标么?
意识到自己失态后,龙应台打圆场问:“《我的祖国》怎么唱?”
于是……观众席马上有人唱起来:“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第一句唱起来的时候,歌声还很单薄,但越往后唱,现场加入的人也越多,歌声越大!
最后,高潮来了,全场听众齐声大合唱!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此时龙应台露出了尴尬的笑容。
意识到翻车的龙应台赶紧打断说“我们一起鼓掌好不好?”,没让台下把“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唱出来。
龙应台的心虚,表露无遗。
02.
龙应台是个什么人?
毫无疑问,是个文人,而且是个反动文人。
这类文人,最喜欢以一种狭隘的政治观,虚浅的社会观去看待顶层建设,用小布尔乔亚文青的角度,以非理性的心态,以煽动性的情绪,对不熟悉的政治、社会、经济领域的大事下结论。
但这些结论,没有半点科学价值,只能发布一些带有情感煽动性的文字,除了情绪输出,没有半点卵用,只能忽悠忽悠一些文青。
看看近年来龙应台的表演,不难发现龙应台的一些毛病:
龙应台的第一个毛病,就是不说人话。
不得不说,龙应台的书,文风优美、情感细腻,但是如果深入一点,就俩字:矫情。
屁大点事也要升华一下,动不动就达到天理人伦的高度,堪称《读者》Plus。
比如在港大被“一条大河”打脸之后,被暴击的龙应台显然没有放弃继续阴阳怪气黑大陆,说了这么一段话:
“所谓的经典,一定是超越了所有假造的规范跟强制的压迫,而能够触及到你最普遍的人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的,一定会成为经典。”
这话阴阳怪气的很明显,是说《我的祖国》是建国后的作品,出自“有假造的规范跟强制的压迫”。
话音刚落,一名男生反手就是一巴掌……
说:“我的启蒙歌曲应该是义勇军进行曲。”
台下也有很多人会心一笑,且掌声一片。
这名男生指出,这首歌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其政治性。作为歌曲作者是否要承担一定的社会或时代责任?
义勇军进行曲可是“民国时代”出现的,看你这次怎么说!
这个时候,龙应台连假笑都笑不出来了,只能寻章摘句,拼命地向大家强调:
“义勇军进行曲在它成为国歌之前它不是国歌,它是个抗日歌曲,我会觉得一个好的作品,它就是好,而不会是需要去回答一个问题说你的思想性够不够,它是一个好的作品时候,它会有各种不同的、微妙的,你不见得能用公式去分析出它的原因,它就是一个好的作品。”
龙应台看似说了什么,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拜托,说点人话行么?
龙应台的第二个毛病,就是对大陆充满偏见。
龙应台的价值观已经扭曲、异化的非常严重,抓住一切机会否定、歪曲、攻击大陆和大陆人。
比如去年疫情期间,日本援华物资上,出现了一句古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然后就被龙应台抓住,跪舔日本人有文化,攻击大陆“集体的语言贫乏、草率、粗糙,甚至是粗暴,是因为集体的心灵贫乏、草率、粗糙,甚至是粗暴...”
▲(图源:观察者网)
可是,这句诗是日本人写上去的吗?不是!
很快,网友还继续扒出,援华物资上“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创意来自辽宁省政府派驻富山县负责经贸联络的工作人员孙肖。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创意来自在舞鹤市政府的中国籍雇员。
“崎岖路,长情在”,创意来自长崎市国际交流课日中亲善协会的中国员工。
龙应台这次,恐怕脸都被打肿了。
可是龙应台连一个道歉都没有。
因为龙应台已经把双标刻进了心里,如果“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是中国救灾物资上写的,她会批判大陆形式主义,在大难时刻还酸文假醋附庸风雅;现在是日本写的,当然要拼命跪舔,拼命讽刺大陆。
对龙应台来说,一句话,屁股歪了,说什么都立不住脚了。
第三个毛病,就是包装在漂亮文字下的“台独”、“港独”立场。
在2019年,龙应台煽风点火,先是批判香港同胞面对政府过于“温和理性”:
“他们既不曾抗过英国殖民的“暴”,也不曾抗过专制主义的“暴”。在历史的命运里,香港人只有“逃走”和“移民”的经验,没有“抗暴”的经验。他们的“温和理性”,是混杂着英国人喝下午茶的“教养”训练和面对坎坷又暴虐的专制所培养出来的一种“无可奈何”。”
随后,又发了一篇长文,很快上了热搜。
文章里,她把香港以及香港人,比喻成“花园地上的一颗鸡蛋”。
这次她一改当初“拿情绪当证据”的春秋笔法,毫不掩饰地把香港暴徒的行动,说成是“以卵击石”的悲壮举动。
▲(图源:观察者网)
随后,她还下了个很神奇的结论:中国那么大,只有香港人站了出来。
话里话外都在质问大陆青年:“你们怎么还不起来暴动?”
▲(图源:观察者网)
还说,如果动用武力,那就是“祖国背叛了人民”。
明明是一小撮暴徒,用暴力威胁普通百姓的安全,可龙应台倒好,直接把全香港都说成暴徒,把人尽皆知的暴行,说成是“对公平正义的渴望”。
一个嘴上说关心小民尊严的人,看着警察被殴打、道路被暴徒封锁,全城陷入恐慌时,却对这700万“香港小民”的困境只字不提。
对此,《人民日报》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何只见鸡蛋,不见燃烧弹?
人民日报指出:
乱港分子四处叫喊带有“港独”色彩的口号,疯狂堵塞机场破坏地铁设施,在街头纵火,这哪里是鸡蛋?这是铁锤。
将普通香港青年与暴力极端分子混为一谈,既美化了暴力,也捆绑了大多数善良市民,这是对暴力的纵容,也是对大众的不公。
我们不能只看声势,不问是非;不能只有观点,不讲事实。
号称文化人的龙应台,她的逻辑其实早被大陆网民看穿,那就是思维上的狡猾:
当你和她谈止暴制乱,她却和你谈情怀;
当你和她谈家国情怀,她却要和你说民主法治;
但当你真的和她谈中央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就是基于宪法和基本法,她却强调你为何要干涉香港自由;
而当你尊重特区政府高度自治权、尊重修例或停止修例、给香港足够的空间,她却怪你为什么“不去了解”。
龙应台的双标,暴露无遗。
03.
我们为什么讨厌龙应台?
因为她的身体已经进入了21世纪,可是思想还停留在民国时代。
小知识分子特有的悲春伤秋,既敌不过自己想要阶级上升的诱惑、又挡不住人民大众的呼喊。一言以蔽之,曲高和寡、阳春白雪,这就是小知识分子的通病。
她本质上和台湾政论节目中那些“榨菜哥”、“田鼠哥”、“茶叶蛋哥”没什么区别,顽固地守着井口大的视野,当然理解不了大陆青年胸怀天下的志气。
可是,包装在漂亮文字下的毒药已经唬不住人,中国大陆的年轻人,有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要忙,已经不再需要听从一个只关注小国寡民和自身命运的公知的指指点点。
对一个忘记、背叛祖国的人而言,祖国的崛起也许是她内心最不能提及的话语。
就像“一条大河”扇在龙应台脸上的耳光那样: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这是上一代大国青年的声音,也是这一代大国青年的声音。
只会写漂亮文字的井底之蛙龙应台,你听得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