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反对金融问题神秘化
在货币信用问题上,不能搞神秘化
作者:吴铭(20210829)
有些从事经济金融问题研究的同志,认为货币的信用是政权强制赋予的,即货币的信用来自于政权的赋予;还有同志认为,货币信用来自于信仰,并举例说,美元上面有“IN GOD WE RTUST”,人民币上有毛主席的像。我认为,这两种关于货币信用的说法,其实对货币信用问题搞神秘化、宗教化,在世界观上属于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属于不可知论,害处是极大的。
如果这样搞神秘化,那么,我们就会误认为美元是有信用的,就看不出美元的欺骗性和虚弱性,就当然认不清美元霸权的欺骗性和虚弱性,看不到今天的所谓美元霸权,其实是个大气泡,只须一根小钉子就可以刺破。因为看不到美元霸权的欺骗性和虚弱性,所以,在美元霸权面前,不敢斗争,或者虽然勉强敢于斗争,也找不到正确的斗争策略,必然是事倍功半,严重制约斗争效果。客观上,帮助了美元霸权。
同样地,在货币信用问题上搞神秘化,也不容易认清人民币本质,不知道人民币信用如何保证、实现和维护,在人民币信用被具体政策摧毁时,不知道反对这些政策,采取正确的政策。客观上,助长了人民币主权的削弱。
危害更大的是,因为在货币信用问题上陷入神秘化、宗教化、不可敌论,对于人民币与美元的关系,同样认识不清,在人民币信用被美元窃取时,不知道防范和收复。
本文主要探讨人民币作为社会主义货币与美元作为资本主义货币的信用问题,及其不同。
读马克思经典著作的同志,很容易想到马克思关于货币的论断:货币天然不是金银,而金银天然是货币。这种论断,我觉得可能与中国货币发展史,并不相符。关于中国金融与西方金融的本质区别,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两点:一是中国历朝历代,从来没有银行这种机构。二是中国最常用的货币,并不是金银,而是铜钱。
马克思关于货币的论断,我想是分析西方资本主义的情况得出的,只适用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对于中国古代货币和毛主席时代(从土地革命到新中国)的人民币,我想是不适用的。
中国最早的银行,建立于清末,即户部银行,就是现在中国银行的前身的前身。
清朝山西的票号,属于一种企业,与西方银行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其发出的银票,与西方近代货币在原理上是相同的,都以重金属为信用保证。但是,无论是这种机构的性质还是所发银票的性质,与我国古代货币发行机构及发行的货币、人民银行及所发行的人民币都有本质的不同。
两种机构的本质不同,体现在: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户部,统揽货币发行、人力物力调动、保证货币信用和职责、权益和义务。所发行的货币,本质上是动员全国人力进而动员物力的工具!这些货币的发行对象,必然是政权机关或者国有企业;发行领域,必然是国家需要重点组织的领域,比如重大工程建设,军事建设,或者战争;发地数量,以政治、建设和战争需要而定,并不受制于商场上商品流通数量;发行方式,当然是中央政权向有关部门拨款,不需要这些部门或国有企业再还这些款,但是,这些部门和企业,必须向中央政权保证提供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运输、储存保障,以便于保证重大工程建设、政治需要和战争需要。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