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台湾
台湾作家杨照花了十五年阅读马克思,在“资本主义浩劫时聆听马克思”。在下面访谈中,杨照不仅谈论了台湾的马克思接受史,还谈论了马克思在西方的接受史。通过多面立体的阅读,重新理解马克思的不同角度和当今价值。
1968年7月,台湾当局以组织聚读马列主义、鲁迅等左翼书册及为匪宣传等罪名,逮捕了陈映真,结束了1966年以来短短两年的左派思想复兴。陈映真无疑是“白色恐怖”时期左派思想的一面旗帜,他在台湾50年代对左派思想肃清后形成的荒漠上,企图重新点燃火把;他不断引进民权运动、法国“五月风暴”的思想,并在1966年文化革命的鼓舞下,开设读书会,组织台湾左派形成了“民主台湾联盟”。这无疑对国民党竭力构建的“亲美反共”威权政府造成了冲击,对当时的学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同年,钱永祥刚刚进入台大哲学系。一年前,他还是建国中学的高中生时,因主办的几期校刊《建中青年》反响热烈,在学生群体中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彼时的台湾,李敖因牵扯进费正清事件中被指控“卖国”而失声,殷海光也受到当局打压而禁言,在60年代初期影响甚大的“中西文化之争”也随时间远去而无人提及,老一辈人想要撼动威权环境的尝试都随着当局的镇压而失败,先锋杂志如《文星》、《文学季刊》都随着主创人的失声而衰落,反而是两本学生刊物因思想前卫颇具深度而广受学生的追捧:一本是建国中学的《建中青年》,另一本是台大的《大学论坛》。一年后,升入二年级的钱永祥“以其在《建中青年》的狂气接办了《大学论坛》”,并由此深入地参与了由台湾左派留学生主导的“保钓事件”。《大学论坛》社也因接收了留学生邮寄的一箱马列书籍,在之后发生的“台大哲学系事件”中,被指控“传阅匪书”。钱永祥更是成为事件导火索,在“警备总部”关了一周,之后被监视一直持续到去英国留学。
张大春曾感慨“余生也晚,未能有幸如六〇年代度过青春期的前辈那样总可以在回忆中欣逢嬉皮、学运、迷幻药和保钓等惊人的符号”,而1963年出生的杨照更是感慨“比我稍微年长一代的当时还抱持着左翼的想法或者是左翼信仰的知识分子,那个时候他们还能够偷偷地组读书会。”到了他这一辈,“警备总部多了20年的时间,没收当时在台湾市面上可以找得到所有跟马克思跟《资本论》跟共产主义有关系的书,并且把暗夜当中偷偷聚会的这些左翼的团体基本上都已经一网打尽了。”他第一次听说马克思,是在学校的“三民主义课”,当然也是以极其反面的形象出现。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