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作协主席,有人拍出《李延年》,有人只会写日记
不久前,以讲述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生平为主线故事的电视剧《功勋》登录荧屏,其第一个单元故事,以抗美援朝战争中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李延年为主角的《能文能武李延年》在播出后备受好评,其中的经典片段更是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不少人看过后都忍不住潸然泪下。而当这个6集的单元故事结束,她也毫无争议地被誉为“迄今为止最好的抗美援朝影视作品”。
《能文能武李延年》(以下简称《李》)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多的赞誉,是因为其以李延年这位功勋人物在抗美援朝战争后期的战场经历为切入点,以群像剧这种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回答了几个当代人百思不得其解,过往的同类影视作品,包括那些黑白经典也没有很好地给出答案的重要问题,即:
我们为何而战,我们又为何能够胜利。
关于这个问题,过往的黑白经典因为在其诞生的时代观众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心知肚明,所以并没有在影视作品中过多地表现,几年前开始出现的彩色影视作品又因为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没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这既是一种遗憾,也在某种意义上凸显出了《李》的特别。
下面笔者仅就《李》剧中的内容,尝试分析一下该剧是如何精彩地解答“我们为何而战,我们又为何能够胜利”这个问题的。
故事的最开始,由操着河北口音的旁白和一场剑拔弩张的表现中朝联军(简称“中”)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简称“美”)进行停战谈判的文戏,以一种及其简洁的方式交代了故事的时代背景。
1951年7月,在志愿军发动的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中美双方在北纬38°线即“三八线”一带形成军事对峙。之后,美方要求停火并提出进行停战谈判,中方也应允了美方的提议。在开城的停战谈判上,中方拿出最大的诚意,提出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将双方越过三八线的实际控制区进行呼唤,以恢复朝鲜战争爆发前的边境态势。相比诚恳务实的中方,不甘失败的美方却狮子大开口,要求中方在三八线沿线再撤退30~60公里,不仅向中方威胁如果不答应就要用美军的“海空优势”来达到目的,还甩出了那句著名的狂言:
“既然双方都无话可说,那就让机关枪和大炮发言吧。”
于是为了打击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将他们逼回谈判桌并同意恢复南北朝鲜以“三八线”为界的战前态势,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开始了与“联合国军”寸土必争的阵地战。而故事的第一主角李延年所在的47军140师418团3营7连,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故事刚开始四分多钟,编导就巧妙地反驳了无数“反战战争片”花费数十甚至上百个小时所构建的“人与战争的矛盾”这一虚假的议题。而是以展现美帝国主义真实嘴脸的方式告诉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