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英国殖民与美式民主所诞下的畸形产物
“继承”的野心
话不多说先上图。
图中这个叼着香烟神情倨傲的男人,正是印度开国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尼赫鲁在位期间,积极推动举办万隆会议,倡导不结盟运动,并致力于促使印度摆脱殖民主义影响,恢复印度人的印度。
然而,出生于婆罗门贵族家庭的尼赫鲁16岁便进入英国哈罗公学读书,后考入剑桥大学,毕业后成为英国律师界的一员,其本质是英国殖民者培养出的优秀英式印度人才,其内心也深受英国殖民思想影响。
印度独立后,尼赫鲁仍部分“继承”了英印殖民政权的外交政策。他特别欣赏英国以印度为基地,向周边乃至东亚和印度洋沿岸拓展势力的构想,并在其自传中痴人说梦地提出“大印度联邦”。
“我个人对未来远景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认为将来会建立一个联邦,其中包括中国、印度、缅甸、锡金、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和其他国家。”
即便后来他又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作了修正,把“大印度联邦”定格在印度洋地区、东南亚、中亚和西亚,但印度始终是其构想中的政治经济中心。
虽然尼赫鲁已去世多年,但他的“大印度联邦”却对印度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直接导致印度在追求“大国”“强国”的道路上越走越歪,地区霸权主义成了印度最贴切的“标签”。
“民主”的哀鸣
印度自古施行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等四个等级以及贱民,且种姓世袭,不能更改。
尽管印度独立以来早已废除种姓制度,但其流毒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印度社会,因种姓歧视引发的悲剧更是比比皆是。
如2011年5月,印度议员勒克拉杀害了一名与其女儿恋爱的低种姓青年,但印媒却盛赞其为“荣誉谋杀”。
最近发生在印度北方邦的“飞车杀人案”也处处透露着这种思维定式。
据《印度快报》报道,10月3日,印度北方邦某地农民因不满中央政府的农业改革政策举行街头游行抗议活动,一支车队从后方加速撞进游行队伍,当先一辆黑色越野车碾压数人,造成4名农民当场死亡。
警方调查掌握,肇事车辆属印度内政部国务部长阿贾伊·米什拉之子阿希什所有,且手机定位显示案发时本人就在现场。
在如此充足的证据下,阿希什却未被立即调查,当地警方整整4天毫无作为。直至民众抗议后,印度最高司法机关向北方邦政府发出严正告诫,警方才在惨案发生后的第6天将其抓捕归案。
截至目前,这起涉及印度中央政府高官的恶性案件还在持续发酵,民众的愤怒情绪也在不断加剧。
在印度,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人口不及总人口的4%,却占有着70%的司法权及近半数的国会席次。显而易见,印度的官员阶层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如“荣誉谋杀”一样,在他们眼中,杀几个低种姓的农民并无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