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新中国喝可乐第一人”?别把耻辱当荣耀!


  中国新闻周刊又把“新中国第一个喝可乐的男孩怎么样了”的话题搬出来送上了微博热搜,上次媒体搬弄这个话题是“40周年”之际。

  1979年,一位中国小男孩在长城上喝可乐的照片在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上刊登,并被命名为“红色中国的第一罐可乐”。

  没想到这个话题也能引申到对40年前所谓“物资匮乏”的嘲讽,还能引申出“多样选择”的自豪感,真TM活见鬼。

  从90年代美国饮料行业资本巨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用收购、合资、入股的形式打垮了当时已经风靡全国的北京北冰洋、沈阳八王寺、天津山海关、青岛崂山可乐、武汉滨江二厂汽水、重庆天府可乐、广州亚洲沙士等在内的“国产七子”,两大外资品牌垄断了全中国碳酸饮料九成的市场份额长达二十余年。

  这究竟是光荣还是耻辱呢?

  碳酸饮料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以可口可乐为例,这家源自1886年美国南方小城药店里的“秘制”饮料,其实主要的配方就是糖分以及少量的咖啡因(今天诸多的证据已经证明这款“快乐肥宅水”其实是一款健康杀手)。然而,直到今天,可口可乐公司依然是全球最具商业价值的企业之一,其所开设的分公司遍布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每天的全球销量超过16亿份(2012年一度超过18亿)。

  可口可乐之所以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风靡的品牌之一,就在于其强大的营销体系以及攻城掠地般的商业掠夺行为。可口可乐每年直接的广告支出就高达40多亿美元,因为其庞大的销量将众多商业巨头纳入了自己的供应链,这些商业巨头包括糖业托拉斯、孟山都、嘉吉、通用食品、卡夫、麦当劳、好时以及斯特潘化工公司等。这些企业满足了可口可乐对于廉价原材料的巨大需求,双方缔结成了共同进退的商业同盟。

  可口可乐遍布全球的分公司还在世界各地做着相似的政府公关,促使当地政府出台各种各样的优惠措施,保证给可口可乐优先提供廉价的原材料,地方权力还在自来水工程和市政回收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地方权力对于可口可乐的野蛮生长所需的资源掠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通常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详细的案例被记录于巴托·J.埃尔莫尔编著的《可口可乐帝国:一部资源掠夺史》一书,这是资本与权力的结盟。

  此外,可口可乐的财富积累与垄断地位的获得,也离不开全球无数可口可乐血汗工厂里的廉价劳工的辛勤劳动。

  可口可乐的成功案例,算不上什么实业资本的励志故事,只是“一部资源掠夺史”、“一部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史”,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讲则是“一部经济殖民史”。另一巨头百事可乐背后也有相似的故事发生。

查看余下7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