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爱国心
热爱祖国不仅仅是对祖国国土、人民的眷恋之情,她是爱国情感、心理、思想和行为的理性升华,是忠厚的爱国之情、坚定的报国之志和高尚的效国之行的有机统一。作为一国民众共同的信念,爱国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体现,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因而也是正确处理国内各民族人民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之一。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新近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爱国"列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第一项要求。
爱国是伊斯兰伦理基本规范的合理延伸。由于伊斯兰伦理倡导人类平等、友爱他人、宽以待人,所以热爱祖国人民,维护祖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无疑是题中应有之意。《古兰经》不仅要求穆斯林以慈爱之心对待所有人--只要对方未对自己实施侵害,而且强调 "当亲爱近邻、远邻和伴侣"(4:36)。同一祖国的人民,祖祖辈辈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诸多方面,较之与他国异乡的人们,联系和往来更加紧密、频繁,可谓血肉相连,休戚与共。所以,祖国各族人民,理应是穆斯林播撒爱心首先考虑的对象,祖国各族人民的整体利益,理应是穆斯林自觉维护的必然权益。
在中国,长期以来流传着"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的圣训。有学者提出,这句话中的"国"字原文是"Al-watan",本义为"故土"、"故乡",不是现代意义的"国家"概念,将该词翻译为"国家",有些勉强。还有学者指出,这段遗训未被六大圣训集辑录,其真实性难以判断。我们当然不能无视圣训的产生背景和传述系统,但我们不能由此认为爱国背离伊斯兰信仰,因为任何人或任何民族的祖国都是由其家乡、故土伸延而形成的。何况"Al-watan"一词在现代阿拉伯语中已成为"祖国"的专称。据艾哈迈德、提尔密济、伊本.马哲等著名圣训集记载,当年先知受到多神教徒迫害,被迫迁徙麦地那时,满怀深情地与养育了自己多年的故土告别说:"指主发誓!的确你是近主跟前最受喜爱的,也是我最热爱的土地,若不是他们驱逐我,我绝不会离开你。"[1]同时,他对迁徙后的麦地那表现了深沉的热爱。他经常祈祷说:"安拉啊!你让我们爱麦地那,犹如你曾让我们爱麦加似地,或者更为可爱;求你将麦地那禁区扩延到朱哈法。"[2]既然在那时爱家乡是先知的确切遗训,那么今天爱祖国顺理成章成为穆斯林的伦理义务。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倘若那段言论确为先知遗训,那么将其译为"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并不存在原则上的错误。所以,每一位遵循先知道路的穆斯林,没有理由不热爱自己的家乡故土,没有理由不自觉树立爱国思想。
正因为爱国是伊斯兰伦理规范的当然要求,历史上不少伊斯兰学者强调穆斯林应当处理好爱教爱国的关系,争做维护国家整体和长远利益的模范。近代著名伊斯兰思想家哈桑.班纳认为,号召伊斯兰的统一,与号召穆斯林爱国并不矛盾,关键是正确理解,使之各得其所。他指出:"伊斯兰为穆斯林制定的责无旁贷的天命之一是:每个人为自己的国家谋福利,为祖国的事业忘我工作,为自己的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他的慈善行动从最近亲属开始,然后是近邻,从而辐射。甚至伊斯兰不允许把天课转移到旅行者可缩短拜功的路程--除非有必要那样做。这样是为了使就近的人受益。每个穆斯林奉命堵住自己身边的缺口,为自己的祖国尽职尽责。因此,穆斯林是爱国情感最深的人,对祖国人民最有裨益的人,因为这是由全世界的主制定给他们的天命义务。"[3]
中国穆斯林是具有爱国爱教光荣传统的群体。千百年来,中国伊斯兰教的兴衰一直是与祖国的兴亡紧紧相连,一代又一代的穆斯林爱国人士,为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做出过重要贡献。中国近代史上,著名伊斯兰学者和阿訇如哈德成[4]、王宽[5]、马良骏[6]、王静斋[7]、虎嵩山[8]、马松亭[9]、马以愚[10]、庞士谦[11]、达浦生、马坚[12]等,无一不是爱国爱教的光辉典范。特别是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伊斯兰学者鲜明地提出了"国家兴亡,穆民有责"[13]的号召,组织穆斯林积极投身反抗日寇侵略的斗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达浦生大阿訇曾只身出国,赴中东伊斯兰国家和印度,进行抗日外交宣传活动。在埃及,他用阿文撰写了《告世界回教同胞书》,揭露60余年来日寇侵华的一系列罪恶事实,介绍中国人民英勇抗敌的情况,号召世界各国穆斯林兄弟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引起中东各国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在印度,他将该文译成乌尔都文予以发表,并拜会了巴基斯坦之父穆罕默德.真纳[14],向当地上万名群众先后作了9次演讲,为我国抗战争取国际舆论支持做出了宝贵的贡献。[15]
从道德观念的自身规定性看,道德是由于认识到自然规律和社会责任而形成的一种行为必然性和自觉性。爱国则是由公民的一系列社会责任意识升华而成的一种行为必然性和自觉性。爱国的责任感,要从对家庭成员的责任感的培育开始,并逐步扩展到对邻居、同学、老师的责任感,直至扩展到对社会、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感。个体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家庭、社会、民族、国家的生存发展,个体生命的价值在一定意义上存在于为家庭、社会、民族、国家的生存发展所作出的奉献之中。因此,穆斯林只有从内心真正认识到这一规律、自觉认同这种责任,并且愿意付诸行动,这才是真正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爱国道德境界。
爱国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主题。在新世纪,爱国主要体现为:热爱祖国,培养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奉公守法,敬业爱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和聪明才智推进祖国的现代化进程;实现各民族的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和形象,个人利益服从祖国整体利益;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决不妄自菲薄,数典忘祖,丧失国格和人格。
既然爱国是伊斯兰信仰的内在要求,是穆斯林应当具备的美德之一,虔诚的穆斯林就应自觉实践爱国要求。既要热爱自己的宗教,也要热爱自己的家园。爱教不忘报国,爱国不能忘教;既做合格的信士,又做守法的公民,这应该成为每一个穆斯林的做人理想。爱教与爱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隔的。在中国,没有国家的繁荣,就没有穆斯林的繁荣;没有两千余万穆斯林的发展,就谈不上祖国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进步。无论身处何方,我们都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穆斯林,是中国的穆斯林。当祖国遭到侵犯、占领、肢解和侮辱时,毫不犹豫,奋起反抗;对危害祖国安定团结的言行,据理力争,严厉驳斥;为祖国繁荣进步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勤奋求知,努力工作,始终保持作为中国人应有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